门道| 大包工头严介和正经受第三次危机考验
文摘
2024-11-18 10:36
福建
被称为“中国最大包工头”的严介和正迎来人生的第三次考验,他创立的世界500强前100企业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最近被媒体曝出,这两家企业现在连数十万元的欠债都还不起了。媒体称,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的法人在近年吃了法院多次“限高令”,苏商集团更是直接成了被执行人。两家公司的主营都离不开房地产,眼下整个房地产行业寒风萧瑟,这样的财务状况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严介和的人生又迎来一次危险时刻。严介和的人生已经经受过两次大的考验。第一次是1986年生下儿子严昊时,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他当时还是一名人民教师,儿子属于二胎,别人是自愿下海,他被逼着必须“跳海”。违反计生政策除了开除公职,还被罚了1.8万元。两个孩子都嗷嗷待哺,又被罚了这么一大笔钱,下岗的严介和压力山大。不过,这一次考验逼着严介和走上了璀璨的人生。八十年代,很多地方的国企也都嗷嗷待哺。严介和的老家淮安有一家水泥制品厂眼看着就要倒闭,向社会公开招聘能干的厂长,严介和应聘中选了。严介和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当老师时,他组织家人搞了一个制作竹扫把之类农用品的手工作坊。如果不是当时严禁“投机倒把”,严介和日后做大的企业很可能是一家制造业。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只用了三个月,严介和就让这家厂子起死回生。因为这个成功案例,严介和就像一个医生,几年时间里厂长当了个遍,把当地十多家国企从濒临倒闭的边沿拽了回来。早年这种战无不胜的自信,养成了严介和“全球华人第一狂”的个性。他后来放话:只要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严介和1992年创立了太平洋建设,这家企业和后来创立的苏商集团、华佗论箭文化产业一并被称为“苏太华系”。2005年苏太华系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严介和成为排在国美电器黄光裕之后的中国第二富。 从被迫“跳海”到创业取得成功,严介和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第二次考验发生在严介和功成名就以后。2006年,媒体对严介和大量收购国有资产提出了质疑,指称严介和的操作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之嫌。严介和之所以会受到质疑,2005年他的身家财富一年之内从20亿涨到了100多亿。这期间,他收购了70多家国有企业。按照严介和的说法,这些国企原本连根火柴都值不了,到他手里后起死回生,于是他的身家财富才跟着水涨船高。外界确实不容易看懂严介和的财富为什么会涨得这么快。他开创了中国“BT”投资模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帮政府工程垫资,建好后移交给政府,然后政府分期付款。1996年,江苏宿迁要建市府大道,但财政没钱,严介和主动提出帮政府垫资,然后政府分期付款。政府可以先不用花钱,当然乐见其成。这是严介和BT模式的开始。当时有多少差钱的地方想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由此可以想见BT模式的受欢迎程度。在一年时间里,严介和就拿到了2700亿元的政府建设项目。拿到这么多项目,必然需要庞大的资金,当时太平洋建设的盘子一年也才几十亿,哪来这么多资金。于是媒体想当然地认为,严介和这是钻了国企贱卖的空子。这一次严介和被推到风口浪尖,媒体仍然怀疑,一家可能属于他的私募机构在违规自融。严介和至今没有回应媒体的质疑。不过2006年被媒体质疑后,严介和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财务危机,银行收贷,一些地方对与严介和合作也心怀忐忑,严介和的锋芒一下子收敛了很多。直到多年以后,他创立的另一家企业苏商集团又上榜了世界500强。 严介和在这次危机中同样转危为安,原来BT项目有大量工程款未收回来,这些应收账款足以覆盖全部债务,工程款收回来,舆论危机自然就解除了。至于垫款来源,八九十年代的房地产公司差不多都是“皮包公司”,从拿地起就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有政府应收账款背书,早期找银行融资应该不难。眼下这波危机倒是有可能难到严介和,房企去杠杆加上地方普遍都在过紧日子,资金渠道被掐断,覆巢之下,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想置身事外也难。而这或许也是严介和“近年”才有自融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天眼查的公开信息来看,严介和两家世界500强的债务问题并不算严重。太平洋建设虽然有涉诉关系1200多条,但裁决文书只有26条,裁决涉案金额不到4000万元;苏商集团涉诉关系67条,有裁决文书的只有1条。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都是职业经理人担任法人,法人被限高还有一种可能,法人个人也参与了融资,但债务逾期了。企业有三角债也属正常,只要太平洋建设和苏商集团是真的世界500强,这些债务应该是难不倒严介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