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
春节的欢声笑语渐渐远去
新学期即将开启
你是否既有对新学期的期待
也有着一丝紧张和不安
别担心
收下这份心理调适指南
帮助你从容面对“开学综合征”
假期有多快乐,开学就有多“裂开”!从“假期模式”切换到“上学模式”,不少同学和家长都出现了以下症状:
生理表现
失眠or嗜睡、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干饭都不香了!)
心理表现
焦虑emo、注意力涣散(上课秒变“走神大师”)、莫名烦躁(看啥都想怼)
行为表现
拖延症晚期(作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写)、手机“长”在手上(和WiFi共生死)
但家长朋友们也别慌:孩子抗拒开学≠不爱学习!可能是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学业压力过大,或是单纯没调整好“时差”。
渐进式调整: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5分钟,告别“报复性熬夜”。
手机隔离术:睡前1小时把手机扔到客厅!试试“十分钟法则”——想刷手机时,先专注学习10分钟,可能就忘了看手机这茬儿。
允许自己emo:开学焦虑很正常!就像游戏加载需要缓冲,给自己3天适应期,别逼自己“秒变学霸”。
积极暗示法:默念“开学能见闺蜜/兄弟”“食堂的炸鸡腿在等我”,用期待感打败焦虑感。
情绪日记:写下“我担心开学是因为……”,将模糊焦虑转化为具体问题,逐个击破。
目标拆解术:别立“我要考第一”这种flag!改成“每天背10个单词”“数学作业不拖到晚上”。
运动解压法:跳绳、跑步甚至跳操都行!运动分泌的多巴胺专治不开心。
以身作则:孩子早睡,你也别刷抖音到凌晨!同步作息,营造“开学氛围感”。
仪式感buff:陪孩子买新文具、包书皮,用“开学仪式”唤醒学习动力。
设立“电子隔离区”:家庭共同遵守“三无”原则:餐桌无手机、卧室无iPad、学习时无游戏声。
倾听比唠叨有用:孩子吐槽“不想上学”时,先共情:“妈妈知道你还没玩够,咱们慢慢调整”。
拒绝“比较文学”:别说“别人家孩子早准备好了”,换成“你上次开学适应得超快,这次也能行!”。
稳定情绪:避免“开学焦虑”传染,觉察情绪源头,是否将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尝试区分“孩子的需求”与“家长的需求”。
目标共创: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家长做“顾问”而非“老板”。
及时求助:如果孩子持续情绪低落、失眠超过2周,别硬扛!及时联系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开学综合征”就像“心理感冒”,多数人一周就能自愈!但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期未缓解,湖北武汉12355青少年服务台随时在线:拨打027-12355,专业心理咨询师24小时暖心守候,为您量身定制心理调试策略!
记住新学期的正确打开方式:“调整节奏+接纳情绪+小步行动”,愿每个“开学困难户”都能顺利“满血复活”,在新的赛道闪闪发光!
来源 | 青春武汉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