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荆楚城市客厅展示”活动
网络点赞投票环节正式开启
武汉武昌古城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推选的4号《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案例入选
请为它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吧
点赞时间
2025年2月11日——2025年2月23日
点赞规则
每个微信号
每日最多可为所有参展项目点赞
同一项目
每个微信号每日最多可点赞1次
参与方式
第一步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
进入“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菜单栏【城市客厅】
第三步
进入活动页面
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点赞
悠悠千年武昌城,毓秀集聚昙华林。
昙华林位于武昌古城东北角,被沙湖、螃蟹岬、花园山、凤凰山等“一湖三山”环抱。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昙华林”之名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巷内有花园,多植昙花(优昙花),聚而成林,古时花、华两字通用,故名昙华林,《郭沫若自传》中就称之昙花林;一说是巷内多住种花人,一坛一花,蔚然成林,后来“坛”讹为“昙”,称为昙华林。
古老的武昌城墙、别致的江夏民居,蕴涵着武昌的城市之根、民族之魂;林立的宗教、学校、医院建筑,标示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记录着武昌近现代文化发展史;辛亥名人故居、近现代革命遗址星罗棋布,折射出武昌人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
昙华林地区的历史建筑,集中保存了武昌旧城的风貌,并真实展现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连片构成一个区域化的近现代文化生态环境,是探索武昌文脉和传承文明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2005年,武昌区政府启动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改造工程。保留、整治、延续与创新在修缮过程中灵活运用,新旧形式的互动与新老材料的对话唤醒时空记忆,原有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保留。
修缮改造以5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为核心,保护“三山鼎立、古城中轴”的整体空间格局,严格保护以螃蟹岬、凤凰山和花园山为核心的空间格局。通过对上千年历史形成的历史遗迹、城市空间格局、街巷肌理的梳理,形成“历史名人故居路线”“山地文化建筑路线”和“人文艺术体验路线”三条轴线,基于武昌古城修建性保护规划,有机整合路线资源,以建筑修缮为基础,以街巷肌理为脉络,激活昙华林街区。
进入新时代,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开始,武昌区启动昙华林3.7公顷范围的修建性规划建设。
2019年9月底,昙华林文艺小镇一期正式亮相,百年老街重焕新生,成为武汉文化新地标。
2021年9月底,昙华林文艺小镇二期完工,昙华林从街区迈向景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24年3月20日,昙华林文艺小镇三期改造项目完工开街,意味着昙华林文艺小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武昌区有关负责人指出,昙华林文艺小镇的全面建成,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也推动武昌古城这一IP站上新的历史起跳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集聚更多资源、更大力量。
2024年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人流量突破1127万人次,成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点、网红打卡地,先后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湖北2021年度繁荣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
来源 | 武昌古城文旅集团 湖北日报 粮道街道 区政府国资局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