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守护 “救”在身边——保定市举办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无障碍急救平台启动仪式

文摘   2025-01-20 17:45   河北  



1月20日,由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第一中心医院指导,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办,中国聋人协会、河北省聋人协会、市残联、北京依众公益基金会协办的“关爱生命,就在身边”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无障碍急救平台启动仪式在市急救中心举行。





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解决听障人士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难题,充分满足突发情况下听障人士的急救报警需求,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公众急救意识,并通过创新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急救服务体系,为市民生命健康提供更坚实保障。
无障碍急救平台是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外呼叫系统与文字语音翻译功能的结合,实现听障人士在突发意外情况下独立呼叫120,该平台将听障人士的报警文字转译成语音传输给本地120,同时实现报警人位置及急救档案一键推送至120,120调度人员的语音回复也将同步转译成文字发送给报警人,通过文字语音的实时转译,解决听障人士的报警难题。





启动仪式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会峰致辞,他强调急救体系建设对于城市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急救领域投入,优化急救战略布局,提升急救人员专业能力,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急救服务体系,为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坚实保障。当前,无障碍急救平台是市急救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该平台的启用将打破传统急救服务的诸多障碍,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急救信息的快速传递,急救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急救过程的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服务,尤其为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让急救服务真正做到无障碍。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踊跃参与急救培训和演练,让急救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的急救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到急救知识的宣传推广中去,共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赵健华表示,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无障碍呼救报警平台的上线更是科技助残、共建无障碍社会的重要举措。无障碍急救报警平台的开通为听障人士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安心,平台通过智能外呼及实时语音文字转译功能,打破了听障人士与120的沟通壁垒,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救援及时到位。作为全国标准化统一平台,无论身处何处,听障人士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便捷,高效的急救服务。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我市信息无障碍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是科技助残的具体体现,同时,呼吁残联系统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广泛宣传,将这一惠及听障人群的举措落到实处。
中国聋人协会副秘书长赵琳娜说,过去的一年,中国聋人协会发布听障人士120急救呼叫服务规范标准,今天,无障碍急救平台落地保定,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助残理念和标准的宣贯工作,用科技力量解决听力残疾人群体难以独立完成120急救报警的难题。日前,中国残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意见聚焦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加优质科技成果供给,促进科技与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合。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在2025年吹响河北全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号角,欢迎更多急救中心参与到团体标准的宣贯工作中来,让更多听力残疾人群体有途径享受到这一标准化、科技化、普惠化的创新成果,助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增强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活动现场,市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宣读“120国家急救日”行动倡议书。市120指挥中心被中国聋人协会授予“听障人士120 报警服务示范点”牌匾。
启动仪式结束后,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无障碍报警平台的注册流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手把手指导完成平台信息录入、无障碍呼救等操作。
随后,在手语老师的翻译下,领导嘉宾和听障朋友们参观了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听障朋友们积极参与现场体验,气氛活跃。



编辑:刘霞

审核:王一名

总编:赵健华 




👈请关注二维码

点击放大二维码识别

可关注“保定残联微信矩阵”成员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保定市残联
安国残联
定兴残联
高碑店残联
竞秀残联
涞水残联
涞源残联
博野残联
蠡县残联
莲池残联
满城残联
曲阳残联
望都残联
易县残联
涿州残联


保定市残联
发布保定市残联助残惠残政策信息,工作动态以及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