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并不遥远!这份高校防“艾”指南,请查收

教育   2024-11-30 07:02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不知道大家的学校会有哪些活动呢?

虽然大学生活比中学时代相对自由

但是千万不能放飞自己的健康哦!

大家需要懂得

如何在性安全和健康方面保护自己

而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

恰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环

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艾滋离我很远,

真的假的?”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近年来每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是通过性行为感染,而青年学生感染者中,超过80%是通过男性同性性行为感染,每12位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中就有1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一组源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数字展现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1、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申报发现病例一般在3000例上下。

2、65%的学生传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时代。

3、在过去几年中,新诊断的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为30%-50%不等。


“艾滋病”“象牙塔”这两个看似毫无瓜葛的词汇,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青年学生群体成为了艾滋病影响的新型重点人群,高校已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


如果你对这些没有概念

请继续往下看


案例1:男 19岁 大二学生

感染经历:皮疹到医院看病确诊梅毒。查HIV抗体,结果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大二时来到北京,偶然发现学校附近有一个同志活动点,去了几次,一个50多岁的男性主动和他聊天,后来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吃饭,期间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2:男 21岁 大三学生

感染经历:因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到地坛医院,主动监测HIV抗体,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受大学同学邀请一起出去玩,在一个会所中和台湾、新加坡来的朋友吃饭、唱歌,后在朋友推荐下尝试性兴奋药物,发生群交。


案例3:男 17岁 高二学生

感染经历:发现肛门赘生物到医院看病,诊断尖锐湿,后医生建议检测HIV,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网上聊天,和一个网友聊得很投机,聊几次后网友请吃披萨,到约定地点后网友说身上钱不多,要求其陪同回家取钱,在网友家中遭挟持,被强暴。


案例4:女 大四学生 20岁

感染经历:体检中发现HIV抗体阳性,但其男友抽血检测,结果阴性。

流行病学调查:她既往曾交往过多个男朋友,与不同的男友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你需要了解


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共用注射器吸毒、新鲜伤口接触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受污染的器械注射、针灸、拔牙、纹身、穿耳这些情况都是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的。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酗酒、吸烟、吸毒和滥用药物

出入治安复杂场所

以及不当的网络交友

都有可能增加高危性行为的风险

从而导致接触艾滋



1.避免不当的性生活:大家在发生性行为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生理、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与对方充分沟通,确保双方都在清醒的状态下,发生自愿且有保护的性行为,坚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当你在开始前或进行中有任何的抗拒和抵触,请一定一定勇于及时说“不”,同样,如果对方提出了拒绝和中止,也要尊重他们的决定。


2.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大学生要避免到非法采血站卖血,因为非法采血站可能共用采血针具,增加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风险。

3.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用品:大学生在平时要避免和其他人共用指甲刀、剃须刀或者牙刷等私人用品。如果和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这些用品,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坑里”

怎么办?


如果还是一不小心“掉进坑里”

发生了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

或在性行为后发现安全套破了

先稳住,不要慌!


可以在72小时内(越快越好)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领取紧急阻断药。


如果已经超过72小时,也可以在窗口期后(一般在高危性行为后3周以上)到疾控中心等相关检测机构进行HIV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


遇到相关问题可找相关人员寻求帮助,如当地疾控中心与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的医生、咨询员、学生防艾社团的志愿者等,也可在疾控中心网站上查询相关信息。


但也不要谈“艾”色变!


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来源 | 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疾控艾防中心、海淀疾控等

编辑 | 许昊

责编 | 元小欣

审核 | 戴文静

育见新闻
育新知·见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融媒体官方账号,权威教育媒体,以观点创造价值,以思考引领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