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时,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今日06点19分49秒,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启。
在天文历法中,斗指西北即为立冬,此时太阳黄经达到225°。这一节气不仅是季节转换的节点,也预示着自然界万物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阶段。
随着立冬的到来,日照时间将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也将继续降低,天气愈发寒冷,大自然逐渐呈现出冬日特有的静谧与萧瑟。
立冬·三候
立冬节气分为三候,每一候都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
水始冰:立冬之日,水面开始结冰,但此时冰层尚薄,不够坚固。
这一变化象征着冬季的初步降临,古人通过观察水的结冰过程,将冬季分为三个阶段:孟冬(初冬)时冰层初现,仲冬(深冬)时冰层加厚,季冬(严冬)时冰层达到最盛。
地始冻:立冬后五日,随着地面温度的下降,土地也开始冻结,标志着冬季的寒冷已经深入地表。
雉入大水为蜃:再过五日,古人观察到野外的野鸡似乎不见了,而海边却出现了大蛤蜊。
这并非真正的野鸡变成了大蛤蜊,而是由于冬季来临,野鸡等鸟类减少了活动,藏匿起来,而海中的大蛤蜊因外壳与野鸡羽毛相似,引发了古人的联想,认为野鸡是躲进了大海变成了蜃。
这一说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现象的朴素理解和想象。
立冬·习俗
立冬作为古代“四时八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生活习惯:
贺冬:在古代,立冬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祖、饮宴等活动,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
这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北方吃水饺:在北方地区,立冬有吃水饺的习俗。
水饺形似耳朵,寓意吃了之后冬天耳朵不会受冻,既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暖象征,也是家庭团聚、共享美食的温馨时刻。
立冬补冬:立冬后,冬季正式开始,人们认为此时应进补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在广东潮汕地区,人们会吃甘蔗和炒香饭,甘蔗寓意“立冬食蔗齿不痛”,而炒香饭则是用各种食材炒制而成,营养丰富,寓意着冬季的温暖与富足。
酿黄酒:在绍兴等地,立冬是开始酿黄酒的传统时节。冬季的水质清澈、气温低,有利于酒的发酵和品质的提升,因此成为酿酒的最佳季节。
立冬·民谚
立冬相关的民谚,蕴含了古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与智慧:
“立冬打雷要反春”:意味着如果立冬时节打雷,预示着来年春天可能会有异常气候,如倒春寒。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形容冬季打雷是不祥之兆,可能导致牲畜疾病增多,甚至死亡。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说明立冬后如果出现大雾,是种植萝卜的好时机,因为此时土壤湿度适宜。
“立冬不使牛”:指立冬后天气寒冷,不宜让牛等牲畜劳作,应给予休息。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东北风带来的是干燥冷冽的空气,通常预示着冬季天气晴朗。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强调在立冬与小雪之间,应及时整理农田,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
立冬·诗词
古人对立冬的描绘,往往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小春此去无多日,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冬时节细雨生寒、木叶半黄半青的景象,以及对梅花绽放的期待,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园林尽扫西风去,
——通过描写清霜覆盖的床铺、红叶满阶的秋景,以及菊花在秋风中坚守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即将逝去的不舍与对菊花坚韧品格的赞美。
王稚登《立冬》
——诗中通过秋风扫落黄叶、丹枫,以及禅灯映月、寒意渐浓的描绘,展现了立冬时节自然界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诗人以简陋的居所、微薄的被褥,以及冬日取暖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能欣然接受的心态,体现了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
李白《立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寒冷而懒得写诗,却享受着温酒赏月的悠闲生活,醉眼朦胧中仿佛看到前村白雪皑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见,立冬,不仅是自然界季节更替的标志,更是文化传承与民俗活动的载体。
通过三候的细致观察、丰富的习俗活动、寓意深远的谚语以及充满情感的诗词,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节日福多多,人间共欢乐~
我们共同祈愿,人人尽得温暖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