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 K.452
Mozart: Quintet in E-flat major, K.452
钢琴: Nikolay Lugansky
双簧管: Alexei Ogrintchouk
巴松: Laurent Lefèvre
单簧管: Nicolas Baldeyrou
圆号: Stefan Dohr
这首《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K452,严格说应是《为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巴松管与钢琴而作的五重奏》,作于1784年3月30日。两天后在维也纳的皇家宫廷剧院首演。在首演的几天后莫扎特曾在给他父亲的信件中说到:“我觉得这是我此生写过最好的作品”
该曲共3个乐章:
1.广板转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有序奏的奏鸣曲式。序奏开头动机在各乐器间交互出现,反复多次。转主部后,钢琴引出第一主题,以双簧管为中心反复。经过部钢琴奏快速音群,钢琴与管乐以对话方式显示第二主题,钢琴以结尾乐句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降A大调由钢琴奏第一主题,经降B大调、C小调而至F大调,双簧管、单簧管接替,在低音管、圆号、钢琴间传递而回到原调,再现部与呈示部类似,由钢琴再现第一主题,再以原调再现第二主题,钢琴与管乐器对话,华丽地过渡到强奏结束。
2.小广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平静的第一主题以管乐为主,偶尔加入钢琴,在经过部,管乐在钢琴的琶音上对话,然后钢琴提出F大调的第二主题,单簧管予以模仿。发展部变成使用新旋律的中间部,由圆号主奏,各乐器传递,钢琴奏分散和弦。再现部按呈示部原样,第二主题以原调表现。
3.回旋曲,小快板,降E大调。回旋主题先出现在钢琴上,双簧管反复。然后副主题出现在双簧管,钢琴发展。钢琴再现回旋主题,双簧管反复后进入C小调,中间主题出现在双簧管,后半段转为降E大调。华彩之后,自然地再引出回旋主题,通向尾奏。
贝多芬曾模仿莫扎特的这首作品,写下了op16,编制一模一样,这一首也是很好听的,但与K452相比,无论从乐曲表达的氛围,意境的渲染,衔接处的浑然天成,都有一段距离,以小编个人的鉴赏水平可以这样说:莫扎特在管乐室内乐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