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银龄” 情暖“夕阳”——蓟州区法院通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时事   2024-10-19 20:49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日前,蓟州区法院向社会通报两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八旬老人忧虑无人赡养,法官登门调解

不久前,蓟州区法院马伸桥法庭诉讼服务热线接到电话,一位八旬老人因赡养问题寻求法院帮助。

马伸桥法庭的法官得知此情况后,第一时间驱车来到当事人所居住村子的村委会,联系村干部了解相关情况。

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与丈夫未生育子女,收养了一子一女,老伴已经去世,老人与养子养女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于是拨打了诉讼服务热线。

了解情况后,法官先后联系了老人的养子和养女,两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虽和老人有矛盾,但愿意赡养老人。随后,法官来到老人家中,与老人及其养子养女就老人以后的生活及财产问题进行沟通。最终,双方就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老人很满意。

这是一起“就地解纷”的典型案例,法官主动上门协调解决,让原本冰冷的家庭变得有人情味,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隐藏在离婚诉求背后的赡养问题

日前,蓟州区法院邦均人民法庭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中,充分践行“如我在诉”理念,解决了离婚诉求背后的赡养问题,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当事人赵丽(女,75周岁,化名)诉称,自己与孙伟(男,68周岁,化名)于1992年相识,1994年登记结婚。赵丽系再婚,孙伟系初婚,双方未生育共同子女。双方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较差,婚后经常因家庭生活问题吵架,致使夫妻感情逐渐破裂,无法共同生活,故向法院起诉离婚。 

根据经验,承办法官意识到这起看似简单的离婚纠纷背后恐怕还藏有其他隐情。通过反复询问,法官了解到,原告赵丽是蓟州本地人,在与孙伟结婚前育有两个子女,孙伟是来自外地的“上门女婿”,双方在婚后以打零工为生,一直租房居住。

近年来,由于双方年龄较大,逐渐丧失打工能力,生活难以维持。因债务问题,赵丽的一名子女曾和孙伟产生矛盾,经其撺掇,赵丽无奈之下起诉离婚。

法官经调查得知,孙伟与赵丽结婚三十余年来,夫妻感情十分和谐,赵丽患有严重眼疾及多处关节疾病,其饮食起居皆需依靠孙伟照顾。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承办法官发现隐藏在这起离婚案件背后的实际矛盾是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于是,法官联系到了赵丽的另一名子女,对方则十分支持两位老人的婚姻,也具备接他们回家养老的条件和意愿。

最终,承办法官协助老人办理了撤诉手续,并将他们送至子女的车上,两位老人的婚姻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晚年生活也有了着落。

本案中,承办法官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充分查明事实,解决了离婚诉求背后的赡养难题,让群众更有司法获得感。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李莉 贾恩会 李瞾

编辑 朱燕

审核 宋杰


天津政法报
《天津政法报》为天津市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政法类报纸,凝聚新闻力量,传递法治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