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水文化深厚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长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水资源、优化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长乐区一直将“水美长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构建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全力打造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今年以来,长乐区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污染“三源齐控”系统防治,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对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长乐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实现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及排污许可有机衔接,科学把好项目选址关,对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项目坚决否定、不予审批。
截至目前,长乐生态环境局共立案查处涉及水环境违法案件8起,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14家,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场所约1200家次,发现问题38个,责令整改37起。
针对生活源污染,长乐生态环境局一方面提升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协同区住建局实施农污项目建设,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专业化运维管理,一方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农村物业”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整治农村违规垃圾堆放点。
在农业源污染防治方面,长乐生态环境局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集中治理淡水养殖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截至目前,全区12家畜禽养殖场全部通过环评验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0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实现100%;19家鳗鱼养殖企业纳入整治名单,其中列入重点的13家已完成水质处理设施提标改造、规范排放口建设和总磷、流量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
通过入河排口、企事业单位排水以及污染源三大整治,长乐区全域推进入河污染源综合整治,完成辖区3681个河流入河排污口摸排,建立“一口一策”档案资料,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整治;
推进518家规模以上企业、146家学校、21家医疗机构污水收集处理与达标排放,查验合格后才许可接入市政污水收集系统;
推动污水直排、管网破损、雨污混流、底泥淤积、施工围堰、水体黑臭、散养畜禽、水源地养殖、河道垃圾等9大类355个污染源整治。
探索构建流域水生态监测考核机制,也是提升水环境质量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长乐生态环境局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准确掌握河道水质动态变化,通过建立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档,为河道管理决策、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殷切嘱托,声声入耳;砥砺前行,力量倍增。三年来,长乐区持续用好山水资源禀赋,以EOD项目建设、美丽海湾建设和重点流域水质提升为载体,构建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
2022年底,长乐区河海一体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成为福州首个申报成功的EOD项目,总投资49.88亿元。
闽江河口湿地周边水系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潭头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金峰智造总部基地项目、滨海片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等4个子项目目前已陆续动工建设。
去年至今,长乐共争取省生态环境综合性专项资金、省级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7000余万元,推动汾阳溪、下沙河、梅花河等11条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长乐区共投资31.8亿元用于入海排污口整治、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升级优化,形成沿海生态廊道,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海湾保护建设工作成效初显。
未来,长乐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以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精彩推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