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成为基层安全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消防通道易堵塞、电线私拉乱接、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消防基础设施缺乏、民众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突出,导致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成为各类灾害事故风险隐患较高的区域。
今年以来,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聚焦基层治理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探索创新“院坝消防新模式”,通过打造科普阵地、搭建破题平台、拓展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以“小切口”促进基层联防联治。
以“小故事”凝聚“大共识”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植入党建“芯片”,将“院坝课堂”“消防夜校”作为持续开展消防宣讲的重要载体,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将单向“吸收”变为双向“交流”,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的良好氛围。
11月21日晚,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第53场“院坝课堂”在昆明湖瑞园小区正式“开课”,宣传人员从火灾的危害和防范,以及火灾自救逃生等进行普及。从老旧小区、城中村扩大到高层建筑、商业区、重点单位、学校、医院,“院坝课堂”一直作为盘龙区消防宣传的常态化方式,把消防安全切实带群众身边。
“小火要用灭火器、大火要用消火栓、第一时间要报警。”走进寻甸县宜居瑞麟小区,寻甸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李志平正在用顺口溜向小区居民讲解灭火小要点,将消防安全知识深深“话”进居民心中。
西山区船房社区作为昆明最大的“城中村”,火灾风险隐患更加严峻。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围绕防盗网、铁栅栏在火灾中的潜在危害、电动车火灾风险、消防通道堵塞风险等内容,定期开展“院坝课堂”活动,在课程中穿插“救我需要多久?——畅通生命通道”疏散逃生演练。“在逃生时因为楼道内堆放的杂物,还有门口堵塞的电动车,都增加了逃生的难度与风险,以后我们再也不在楼梯口随意停放电动车及堆放杂物堵塞安全出口了。”参加活动的居民王阿姨说。
以“小协商”解决“大难题”
为做到“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建立全员挂钩联系帮扶工作机制。一个院落,一圈板凳,一次家门口的“群聊”,将“院坝协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窗口,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聚集群众智慧,能现场解决的当即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登记,整理汇总形成台账制定规划。
聚焦社区治理、民之所急、互联共建,全市各地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破解社区消防治理顽疾。昆明市官渡区世纪城小区是人员密集的多业态混合型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突出。官渡区消防救援大队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联动区政协、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经过调研协商,将原有车棚升级为智能车棚,为社区居民解决充电、停车问题,也规范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
五华区召开“发挥智慧监控效能,加强景星街社区老旧小区火灾预警”院坝协商议事会,围绕协商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居民、社区、街道、城管、消防等多部门智慧联动。
以“小活动”促进“大融合”
聚焦消防知识具象化模式探索,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平实语言、生动案例把消防安全讲清晰、讲透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基层消防治理。
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多网合一,形成“街道+社区+网格”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联合街道社区打造集教育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基层消防大舞台”,将消防安全知识巧妙地编排进方言小品、脱口秀和微短剧,邀请群众观看和互动。
和谐家园小区地处闹市,楼层较高且人口众多,五华区消防救援大队自主创作老滇方言消防微短剧《格认得》,开办“院坝消防露天影院”,以显而易见的方式讲解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和火场逃生。
目前,昆明市共开展、“院坝课堂”“消防夜校”150余次,协商解决急难问题10余件,举办“基层消防大舞台”5期,让消防安全走进群众“心坎间”。
▌来源:昆明消防
▌编辑:赵珺珺
▌校对:李子涵
▌审核:柴春雨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