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据台媒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此前报道:大S徐熙媛病逝)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众多网友表示:难以置信!
相关话题立即霸屏热搜
大众在为大S感到惋惜的同时
“日本流感”也引发了大量关注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
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流感
记者当地时间2月3日获悉,日本自去年12月下旬流感患者人数创下新高之后,一些医院和药店受部分医疗机构过度囤购药品造成库存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日前出现流感药短缺的情况。
另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月31日公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
此前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厚生劳动省官员认为,流感患者激增,可能与当下适逢假期、民众“扩大活动范围”有关。
本次流感季比往年提前1个月左右,于2024年11月进入流行期,12月以来患者人数更是激增。截至12月15日的一周内,每个定点医疗机构新增患者人数为19.06人;截至22日的一周内,新增患者人数为42.66人;截至29日的一周内,流感疫情进一步扩散。
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医学部教授国岛宏之说,由于前几年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采取严格防控措施,“有一段时间没有暴发流感”,这次面对流感病毒人们“免疫系统削弱了”;患者激增也给医院带来了压力。不过,尽管如此,眼下接种流感疫苗依旧可以有效防控。
现阶段,日本不少医疗机构流感药物短缺。
我国今年流感与往年无异
普通人群无需惊慌
很多人反应感染流感后出现多种症状,如发热、咳嗽,症状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此次流感和既往是否有不同,是否更严重?
国家疾控部门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流感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谷丽教授表示临床一线感受今年流感与既往无本质区别:“疾病特征突出,包括重症高危人群在内的患者出现急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的症状较多。一般呼吸道感染表现出的流涕、鼻塞等局部症状反而较少。”尽管如此,年轻人在自限性恢复期由于酸痛、乏力,也需要休息。
流感是古老的疾病,人类对流感比较熟悉,流感病毒无法彻底消灭,需要科学应对。
对于普通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谷丽教授建议,可以购买流感抗原检测试剂,进行鼻、咽拭子检测;也可由第三方公司上门,采样后进行核酸检测。抗原试剂诊断十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核酸报告在采样后两三小时出结果。在医院流感检测也是采取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这两种办法。
“在流感流行期,呼吁年轻人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可居家观察、选择合适药物,没有必要一有不舒服就跑医院排队”。谷丽提醒,医院诊疗量激增,更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家使用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依靠自身免疫力,可以恢复。
莫放松防护
流感可能到3月才“过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医师谷丽教授介绍,流感一般从12月份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持续到次年1月底,集中高峰期约为1.5个月,全程约2.5个月~3个月。3月会呈散发,流感才算“过季”。
流感病毒大多数人易感,主要影响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且通过咳嗽等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呼吸道飞沫沉降到地面之前可‘飞’1.5米”。人流密集处,社交距离近,流感因此容易传播。她呼吁,流行季在机场、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飞机、火车这样的密闭空间,不要放松防护,春节出行期间直至2月中下旬流感下降期,都要提防感染传播风险。
流感威胁高危人群生命安全
建议48小时内用药
专家提醒,流感季需要格外重视存在重症高危风险的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比如因病正在使用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化疗后、肥胖人群,尤其是超胖的,体重指数大于30的人群。
这些人群因自身特点导致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此类人群可能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重症症状不怎么突出,反而表现为嗜睡、不吃不喝、精神差,容易被忽略。
“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快速检查,积极治疗。”谷丽教授解释,呼吸道感染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判断感染了哪些病原,需要通过多重核酸检测(PCR)才能鉴别是流感、新冠还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捣乱”,从而进行积极治疗或缓解症状。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在48小时内用药治疗,如果吃药期间高烧不退,或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流感高发期,专家提醒:
高危群体48小时内用药
不能乱用、滥用
目前正值流感高峰期,又遇上春节大“迁徙”,专家提醒:出行注意个人防护。老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建议确诊流感后48小时内用药,预防发展成重症。当前无论国产还是进口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产量、医院的储备量都是充足的。
不过,专家也提醒,流感、新冠分别有循证证据特别充足的药物,并不存在所有呼吸道感染都适用的“神药”,需要检测诊断明确时使用,不能乱用、滥用。
早期回顾
转发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