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动画、音乐表演、舞蹈表演8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1个专科专业。学院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艺术实践能力较强,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专任教师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博士8名(含在读博士)。
艺术与设计学院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地域优势,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中一直走在前列,与30多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强化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辅相成,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契合度,拥有四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资格。
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近三年承担多项省部级和厅局级教研、科研项目,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励100多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20部。
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级专业竞赛。在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工业与艺术设计竞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成果展等竞赛中,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美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教学研究基地”、“全国高校美育教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代表队优秀组织奖”等多项组织奖;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组织教师奖”、“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近几年,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专业大赛中每年获奖达200多人次。
学院拥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学工队伍,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不断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长效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建设,基于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宗旨,秉承本校“明德、至善、求实、创新”的校训,高举“科学、艺术和人文”融合的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专业思政”的引领。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不断更新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关注新媒体网络发展前沿动态的优秀人才。注重学生的审美修养,站在文化自信、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视野上,自主整合文艺理论与数字化工具进行创新实践设计。本专业还通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模式不断深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将育训结合、协同育人,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相融切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培养有数字创意职业技术本领、有新媒体创新思维、有艺术追求与理想,敢于担当并奉献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
二、就业前景
学生在毕业可以在数字媒体行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自主创业、升学深造,或在网络传媒公司、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自媒体平台、科技公司等企业从事数字设计开发、策划制作、管理运营等工作,并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具备业内专业实力的综合型骨干人才。
三、学制
4年
四、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五、主干课程
新媒体设计与展览策划、三维模型与数字雕刻、信息可视化与概念设计、动态影像原理与栏目包装、影视摄像与照明技术、视听语言与非线性编辑制作、短视频创作与新媒体营销、三维动态图形与特效、数字合成、影视调色与特效艺术、混合现实与交互媒体设计、虚拟影像与沉浸式空间设计
环境设计
一、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以“立足专业建设、面向社会需求、拓展企业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为定位,将适老化、乡村振兴、碳中和景观设计等前瞻性人居环境创新设计作为出发点,探索突出信息时代智能化与数字化优势的前沿领域。专业融合艺术学、设计学、人文社会学科与工程技术等的相关知识为专业基础大平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着重于艺术与设计、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融合。整合空间、环境、体验设计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计算机、建筑、新媒体等学科,重点培养学生对室内外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与表达,通过空间体验、场所营造、系统关联等设计,在优化人与环境之间各种交互关系的同时应对社会和生活方式变革对环境的新需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跨学科的全局视野及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项目实践经验及多项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省部级以上大赛荣誉证书。
本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建筑规划所、景观设计院、园林绿化设计、软装设计、新媒体场景设计、广告及产品场景设计、企事业单位及艺术教育行业。主要培养工装设计师(商业/办公/酒店/餐饮/医院等)、景观设计师(住宅/商业/公园/滨水/公共设施等)、城市规划师、软装设计师、项目经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亦可在公共环境艺术、展示设计、居家产品、三维建模渲染、虚拟空间设计等领域开展相关工作。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维;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改进性和创新性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室内外环境及虚拟空场景进行合理化设计,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前瞻性行业发展中,具备灵活设计及表达场景的转化性思维和项目实践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获得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
四、主要课程
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交互场景设计、三维建模及渲染(1+X职业技能证书)、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商业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无障碍设计、虚拟空间场景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写生、手绘速写效果图实践、设计软件实践、项目设计实践、综合设计实践、专业考察、毕业设计。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
一、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应于创新时代需求,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传播机构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策划、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本专业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视觉传达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艺术设计系统理论与规律以及传统媒体设计与现代新媒体设计表现技术,具有较强的艺术专业素养、视觉设计基础能力、视觉设计表现能力、品牌形象策划能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视觉传媒设计、新媒体交互网络设计及媒体网络研发等部门从事视觉传播、设计制作等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理论、设计造型基础、设计原理以及创新思维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理论素养和设计技能,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运用设计思维进行系统的专业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专业能力要求: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规律及制作技能;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技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电脑辅助设计的操作技术。
2. 知识理论要求: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系统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考察报告、论文写作等能力;具备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及艺术评论能力。
3. 综合能力要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视觉传达设计造型能力,了解艺术综合媒体表现手段及制作的成本预算;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市场分析能力、设计产品推广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设计学、美学、心理学。
四、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字体创意表现、标志设计、书籍装帧、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交互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写生、综合创意设计实训、纸媒平面项目设计实训、专业设计综合实训、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公共艺术
(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精神的国家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以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为方向,从公共景观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园林规划改造三大板块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空间思维与展现当代新城市规划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新型材料语言进行艺术创造与创新,注重新艺术形式与大众群体的定位,掌握当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公共设施等空间的设计规律,并在进行城市公共造型创新、空间个性展示、公共平面体现、建筑环境景观坐标、园林特色定义等公共场所中的设计工作中,培养具备实现地域与城市崭新文化特点的设计人才、培养具备空间艺术和原生态设计交融的设计人才、培养具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专门人才、培养具备在各类商业展示空间设计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
公共艺术理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城市景观综合材料造型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基础、展示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综合材料造型技术、金属工艺、装饰壁画、陶艺、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三、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城市规划建设类公司、建筑装饰改造设计类公司、景观设计及艺术产业开发机构、各类城市展示空间设计公司、展销博览会机构等,从事本地城市环境公共空间的艺术创新设计、艺术产品形式开发、环境空间市场服务、特色艺术项目展示与管理等专业工作。
四、师资队伍
公共艺术专业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
我校公共艺术专业具备完善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设备,现有与专业课程开展的各类实验室包括:模型材料制作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雕塑工作室、陶艺紫砂工作室,以专业的教学特色和与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发展。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产品设计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为引领,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产品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产品设计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产品相关设计公司、互联网公司、企事业设计部门、教学等单位从事相关的设计、管理、运营、策划或教学研究等工作。
二、主干学科
设计学、艺术学
三、主要课程
构成基础、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手绘表现技法、产品设计软件一、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工程制图、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制作、健康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
四、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写生、产品设计软件实践、综合设计实践、综合设计实践二、项目设计实践、专业考察、毕业设计。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动画
一、培养目标
动画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生将掌握影视动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技能、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开拓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适应产业市场的需求,在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表现出色,而且具备出色的艺术创作能力,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二、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
如今,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和动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呈现出新的趋势。动画专业的培养定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影视动画范畴,将“新中国学派、创意泛动画”作为动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着眼于以动漫表现语言为基础的创作与应用研究。我们还将各种新兴媒介与传播方式纳入动画设计的范畴,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三、就业前景
目前本专业就业前景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约98%以上,前景可观。毕业生可在影视制作公司、数字创意公司、动画游戏开发公司等从事数字动画创作、角色设计、视觉效果制作、动画市场营销等专业工作。同时,也可在教育机构、艺术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数字艺术教育和研究工作,推动数字动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四、主干学科
电影学、戏剧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
五、主要课程
动画概论、动画色彩与技法、中外动画史、动画表演与动态造型、动画视听语言、CG数位绘画、动画导演、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游戏设计、二维无纸动画、三维软件基础、定格动画基础、后期非线性编辑、动画特效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写生、二维动画实践、动画制作实践、三维动画实践、后期非线性编辑实践、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七、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以及优越的就业率,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动画人才。欢迎您加入我们,开启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动画之旅!
舞蹈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
民族民间舞方向、国际标准舞方向
一、培养目标
舞蹈表演专业设有国际标准舞和民族民间舞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本市、面向全国,秉承舞蹈表演专业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为引领。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为依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生均掌握舞蹈表演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本领域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编排和舞蹈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与艺术审美修养兼具、课堂教学与舞蹈实践能力结合、艺术教育与人格养成并行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学科
艺术学、舞蹈表演
三、主要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现代舞、拉丁舞、摩登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编舞技法、剧目排练、中国舞蹈史、舞蹈艺术概论、人体运动学、康复心理学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舞蹈资格认证实践、舞蹈演出实践、舞蹈教学实践、毕业晚会编演、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音乐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
声乐方向、器乐方向
一、培养目标
秉承音乐表演专业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为引领,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音乐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及教学能力,尤其是少儿音乐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音乐艺术的传播与交流活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综合发展的原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系统的掌握音乐表演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舞台表演、音乐活动组织与策划、音乐培训与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拓宽就业领域,适应多种岗位的需求。
二、主干学科
音乐学、艺术学
三、主要课程
声乐基础、声乐作品、声乐技巧提升(声乐方向)/ 钢琴基础、钢琴作品、钢琴技巧训练(器乐方向)、基础乐理、舞台表演、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钢琴艺术指导课程、音乐专业实践、毕业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概述
本专业由天津天狮学院与北京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学院联合打造,采用先进的校企共建办学模式,面向国内中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典型岗位能力需求,培养适应互联网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媒体设计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由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课教学与教研,并引入极具行业代表性的真实企业级项目,完成学生的实训与实习环节,保障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毕业即能满足企业入职需求。本专业采用“校企共建,人才定制,就业直通”的模式。
全链路数字媒体设计是近几年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认可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更是人工智能时代、自媒体时代的终端产物。数字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手机app、小程序、购物平台、车载系统、智能家居、智能AI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普通用户已经从报纸杂志的传统媒体传播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新媒体领域;数字媒体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媒体行业。
同时人工智能的出现在交通、家居、医疗、教育、工业、军事等领域对全行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增长。也催生了数字媒体行业的变革,新的数字媒体设计学科,已经从单一的艺术设计领域升级为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艺术设计综合性专业学科。
二、就业保障与特色
入学即与共建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借助合作企业及北京中关村核心产业资源,面向京津冀2000 多家合作企业推荐高薪就业,并可考虑毕业生就业意向城市,面向全国开展就业服务,毕业生信息纳入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平台人才库,享受终身职业规划、就业推荐及服务。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
三、面向就业岗位
本专业面向以下就业岗位:
(1) 数字媒体平面设计师;
(2) 视觉设计师
(3) 电子商务设计师;
(4) 动效与媒体交互设计师;
(5) 用户体验设计师;
(6) 互联网产品设计与产品经理;
(7) AIGC设计师
各岗位对应的就业薪资如下:
(1) 数字媒体平面设计师:一线城市薪资在6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在5000左右;
(2) 视觉设计师:一线城市薪资在8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薪资在6000左右;
(3) 电子商务设计师:一线城市薪资在9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在6000元左右;
(4) 动效与媒体交互设计师:一线城市薪资在10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在8000元左右;
(5) 用户体验设计师:一线城市薪资在12000--15000元,二线及以下城市在10000左右;
(6) 互联网产品设计与产品经理: 一线城市在15000--25000+;二三线城市在12000左右;
(7) AIGC设计师:一线城市在15000--25000+;二三线城市在12000左右;
以上薪资是平均薪资,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浮动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互联网行业数字媒体设计相关工作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一定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将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模式相结合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的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如下5大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具备设计理论并能够结合流行趋势做出符合商业价值的可视化设计。
(2)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灵活运用各类目设计软件和视觉设计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视觉设计学科专业理论和技能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各种设计及体验问题。
(3)具有较强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互联网应用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各平台的设计工作,胜任互联网相关领域的视觉设计、商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媒体交互设计等全链路新媒体设计工作。
(4)具有良好前沿意识,能够主动适应技术的更新变化,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主导运营活动并为企业赋予更多设计维度的商业价值。
(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组织领导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可以对接设计干系人相关的全链路新媒体设计工作。
五、毕业要求
针对全链路新媒体设计行业对招聘职位的要求以及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获得并提升以下方面的核心岗位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及素养,具体职能分为12项:
1.精通常用的Illustrator、photoshop、等相关平面设计软件,figma等多平台界面设计软件,C4D三维建模软件,AE动效设计软件,PR视频剪辑软件,Axure、墨刀等媒体交互原型设计软件,亿图、process on等业务流程图制作软件,蓝湖、石墨等协同办公软件;
2.良好的设计能力,色彩审美观及良好的创意能力,对设计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熟悉中外美术史,对设计的创作力和表现力有独到的见解;
3.掌握新媒体多终端设计,如多平台界面设计、车载系统终端设计,了解物联网终端设计、智能穿戴设备设计等;
4.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规划产品需求,根据产品需求规划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落地页面原型设计,根据页面原型设计高保真页面;
5.良好的动画基础和视频剪辑基础,精通运动规律、剪辑规则,掌握多终端、多平台的交互动效设计原理和主流剪辑软件的使用;
6.熟悉平面商业设计流程,能够将GUI设计转化为AUI,掌握各类平面物料的设计方式和印刷工艺,包含:易拉宝、三折页、宣传册、名片、店招、背景墙灯物料呈现终端;
7.熟悉各类电商平台的规范,主要是淘宝和天猫,掌握电商设计的常用修图、调色手法,能够产出电商专题页、详情页灯新媒体电商设计终端页面;
8.熟悉移动双人机交互规范,包含iOS人机交互、Android material design材料设计平台规范,掌握aps和安卓各大应用市场上线设计类目的相关规则,并能够运用协同软件配合程序员完成新媒体设计终端作品的上线;
9.能够很好的把控用户心理,并设计出符合用户习惯、产品定位、以及商业化场景的产品设计方案;
10.熟悉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能力,具备产品执行统筹和关联技术的理解能力,了解各类运营方案,可以策划运营活动并主导相关设计方案;
11.熟练掌握stable Diffusion、comfyui、midjourney等AICG类设计工具。
1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稳定的职业心态和良好的职业礼仪,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总结自我对设计认知的方法论。
招生宣传协会制
排版 | 郭 越
校稿 | 伍家琪 李静黎
审核 | 汪宏友 张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