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佳文推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4 05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编者按
水资源是能源生产的基本条件,能源开采、加工以及转换等环节都需要水资源的参与。2016年全球能源生产的用水量占全球淡水取用量的10%,2040年之前能源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在延续当前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政策的情景下,预计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相比2020年增加22.7%,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黄河上中游地区煤炭资源总量占全国的52.2%,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区。然而,黄河整体自产水量不足且呈减少趋势,干流生态流量赤字现象凸显。农业、生态和能源用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能源生产面临用水危机。因此,明确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变化及其生产水足迹变化特征对探索促进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能可持续发展路径、流域高质量发展及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4年第5期发表了《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一文,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 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 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文章信息:
郭媛媛,郭英,刘峰贵,等.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4,22(5):856-864,908.
作者简介
郭媛媛1,2,郭英2,刘峰贵1,申一林2,李开梅 1,2,沈彦俊2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 810008;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2)
通信作者:
郭英( 1980−) , 女( 回族) , 新疆伊犁人, 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流域水-能-粮耦合模型及关联机制研究。
沈彦俊(1971−),男,河北张家口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水文与水资源研究。
觉得不错请分享给朋友们哦!
引用格式:
郭媛媛,郭英,刘峰贵,等.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4,22(5):856-864,908.
本报告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分享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意味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共筑学术交流新天地 同谱人水和谐新篇章
微信号:nsbdqk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