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白花花”的盐碱地要粮食、要效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种植海水稻的实践给出了答案。近日,二师铁门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新疆农垦科学院、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二二三团海水稻改良示范田进行现场考察、测量地块后实收测产,经过收割脱粒、过磅称重、去杂等程序,根据国家标准14.5%水分含量折算,得出海水稻改良示范田平均亩产505.1公斤,二师首次在重度盐碱地上实现海水稻亩产突破1000斤。
专家组对二二三团的海水稻改良示范田进行测产。谢虹羽 摄“测产结果显示,每穗粒数在80粒到100粒,千粒重达到了二十七八克,在中度或者重度盐碱条件下,能达到这样的产量是非常不错的。”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徐红军说。二二三团位于二师焉耆垦区,紧张的淡水资源和随处可见的盐碱地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二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与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达成战略合作,依托该团队的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结合耐盐碱水稻品种优势,进行南疆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团队采取以地适种、以种适地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四维改良法’,通过水盐调控系统、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结合抗逆性水稻,经过3年的技术验证与调整,产量实现突破,这预示着这个技术在新疆重度盐碱地的改良上取得成功应用。”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技术总监苏全晓说。近年来,为了提高粮食种植技术和单产水平,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技等方面综合发力,在重度盐碱地上筛选出高耐盐水稻新品种,成功实现轻简化栽培,并配套实施国际领先的盐碱地“四维改良法”,将水盐调控系统与物联网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农田灌排盐碱水变废为宝,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通过3年连续种植,现在土壤的盐碱度已经从千分之二十四左右降到了千分之三,基本上适合水稻的正常生长。去年亩产400公斤左右,今年亩产500公斤。”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生产种植经理杨华说。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川”。经过3年的改良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稻谷飘香的“致富田”,同时有效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耕地面积也随之增加。“后期我们将总结技术经验,在二师铁门关市有盐碱水的地方,继续扩大种植海水稻20万亩。”二师铁门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映山说。新疆是我国盐碱化耕地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地区,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二师铁门关市种植海水稻的成功探索为向盐碱地要粮提供了借鉴。接下来,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将以二师铁门关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南疆30万亩至50万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新疆粮食种植面积,服务南疆高质量发展。
编 辑:程建国 吾木提·胡安别克
审 核:赵 敏 许贵华
终 审: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