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翔宇报道 今年夏天,一群来自志丹的少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蔚蓝色的大海,一颗小小的足球,牵引着他们,从祖国的西北来到了美丽的足球城大连,在前国脚张耀坤的带领下学习踢球,这些陕西娃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向往,通过足球,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看到了一条可以改变人生的道路。
在中国足球发展的版图中,西部地区的足球进步对于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西部地区足球事业发展,一项旨在助力西部地区足球人才成长的助学助训公益项目于2024年火热开展。该项目聚焦喀什、伊犁、志丹、凉山、梅州、赣州、毕节和延边八个试点地区,通过选拔与集训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青少年球员和教练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0月30日至3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国足球协会指导,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主办,西安市体育局承办的“西部地区足球人才赴海外助学助训公益项目”阶段总结座谈会在西安体育训练中心召开。
为贯彻国务院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印发的《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2024年,一项意义非凡的西部地区足球人才赴海外助学助训公益项目在多方努力下正式启动。
此项目由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统筹,充分调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和中、东部足球强省资源,采用一对一帮扶模式,全力为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足球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八个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省、市)足球协会积极响应,分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024年7月至9月,由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资助,北京、上海、大连、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及广东八个足球发达地区认真组织,一对一帮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项目以八个试点地区U13至U15年龄段的男女队员和一线教练员为主要受益对象,分为选拔和集训两个关键阶段。选拔阶段,各地严格按照标准,力求挖掘出最具潜力的足球苗子。据统计,共有558名青少年男女足运动员和100余名基层教练员踊跃参与西部试点地区的选拔活动。最终,121名球员和40名基层教练员脱颖而出。
集训阶段,各承办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集训环境。在为期四周的集训中,除安排高强度的集中训练和高水平比赛外,还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例如,上海市足协组织喀什地区小队员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吴淞抗战纪念馆;山东省足协带领毕节小队员走进淄博蹴鞠博物馆;北京市足协安排延边小队员前往天安门广场观摩升旗仪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公益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西部足球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各地高水平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下,通过系统训练和实战比赛,孩子们阅读比赛和执行战术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许多教练反馈,西部地区的孩子身体素质出众且能吃苦,经过集训,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更加自信和成熟,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赣州队员曾宪达表示:“通过这次集训,我的足球技能和技战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学会了接球前的跑位摆脱、接球时的冷静判断以及接球后的观察,学会了防守时的延缓理念和进攻时的呼应原则,通过一堂堂训练课把优点强化,把不足逐一改进。”
除了小队员,基层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与重点城市青训总监的交流学习和专项培训中,西部地区教练员们接触到了先进的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他们在训练安排、技战术分析以及临场指挥等方面收获颇丰,这将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的足球训练水平。
毕节小球员来到了国内软硬件条件最好的鲁能足校集训。集训期间,教练团队根据球员的不同能力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通过友谊赛和录像分析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改进球员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如无球跑动、高位压迫等。8月24日集训结束后,集训队前往青岛天泰体育场与青岛市U13市队合练一周,青岛教练员团队也给出了自己专业的建议。
项目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对口帮扶也让两地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以志丹县为例,其对口帮扶城市是大连。这个项目在志丹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使得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足球,队员回延安时,家长自发组织去接机,为教练和球员送上鲜花。
本次项目也让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江苏、上海等地将公益项目纳入援疆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保障作用,加大了对西部地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足球事业的发展,也增进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全国足球事业协同发展的具体案例。
然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整体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西部试点地区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对项目重视程度不足,在后备人才遴选过程中组织仓促,导致一些优秀苗子错失集训机会。同时,东西部地区在项目对接过程中,由于对西部地区实际困难了解不够深入,使得帮扶方案的针对性有待提高。
此外,跟踪指导机制的缺失,也影响了人才的持续培养。尽管在集训期间重点城市教练团队为参训队员建立了数据档案,但西部地区在队员返回后的持续追踪和配套培养机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利于人才的长期培养。
另外,部分地区反映,此次项目参训队员年龄在13至 15岁之间,该年龄段球员技术动作相对固化,短期集训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此外,部分教练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和球员的成长。
目前,项目每年利用暑期和寒假进行两次集训,每次四周左右。集训期间效果显著,但集训结束后,由于西部试点地区教练水平和比赛强度不足,导致队员进步难以持续巩固。重点城市与西部试点地区之间的长期帮扶机制亟待建立。
同时,项目主要依赖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的资金支持,除北京、江苏、上海外,其他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资金短缺可能导致项目在未来面临规模缩减、质量下降等风险,亟待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
在总结会上,各地方代表也进行了充分交流,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选拔时间可以因地制宜进行优化,大连足协提出可以在明年整建制地接收志丹球队来大连进行长期吃、住、训,以确保球员水平提升。另外,各地也提出希望向西安学习,搭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平台,追踪球员成长数据。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基金会和体育总局方面充分听取了项目参与方的声音,提高帮扶效果和项目质量。
“西部地区足球人才赴海外助学助训公益项目”得到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强调该项目要“确保收到实效”。
在会议总结发言环节中,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部(全国足城办)总监李逸舟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中国足球协会青训工作及项目开展情况,并表达了协会将对西部海外助学助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积极支持。
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小朋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表示,西部试点地区和有关重点城市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用心、用力、用情推动西部地区足球人才赴海外助学助训公益项目落实落地,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体育总局领导高度重视西部地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高志丹局长就项目阶段总结报告专门作出批示。各试点地区和对口帮扶重点城市要以此次总结交流为契机,及时总结,不断助力西部地区足球后备人才高质量培养实效。
足球基金会将认真梳理本次交流成果,形成经验清单、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会同总局青少司、中国足协研究完善下一阶段工作方案,将助学助训公益项目持续、规范、高质量、有效地开展下去。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建军高度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意义重大,是关系到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全局性的大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重点城市和西部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和重点城市之间应聚焦重点和难题,借助对口帮扶机制,加强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一起相互学习借鉴,共同研究推进试点工作。同时,张建军还介绍了体育总局关于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今年12月将会举办“西部青训杯”,来自该项目的男、女足各八支球队将参与比赛,检验训练成果,互相交流,比赛地点定在武汉。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公益项目覆盖了八百多个区县,建设了291块球场,公益支出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