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老街被“针灸式”改造唤醒

政务   2025-02-02 10:45   江西  



一条老街见证时光流转,几多人事变迁恍然如昨。江西永新南门老街,承载着无数人蒙着怀旧滤镜的美好记忆,又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生。


作者 | 吴婷 胡沙沙

题图 | 南门老街 


今年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新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名单,其中永新南门老街榜上有名。
回顾这些年,南门老街身上的“荣誉光环”可不少:国家3A级主题文化旅游景区、江西省首批特色文化街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这条老街华丽变身背后蕴藏了怎样的发展逻辑?

重建红色永新。陈靓珂/摄

“针灸式”改造,让记忆“活”起来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好传统街区,就是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南门老街建筑产权复杂,文物古迹、传统建筑散布其中,一次性更新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容易造成对历史文脉的破坏。”永新县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贺江介绍。
2020年,永新县联合CBC建筑中心,启动“重见永新·共同缔造”古城再生计划,搭建以时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为代表的“大师工作营”平台,按照“修旧如旧、完善功能、传承文化、留住记忆”的原则,将原有的“两纵一横”的三条老街,改造成展现永新民俗文化、古城记忆、红色文化的主题历史文化街区。
南门老街全长约500米,曾经是永新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中心。改造启动以来,创新“针灸式”微改造方式,修复街区格局骨架,置入7处小型公共空间,修缮50余栋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
对不同时期的650栋建筑,则因地制宜改善立面、加固结构。对于街区内的永新商会、萧家祠、南塔和海天春茶馆等文物建筑,则采用保护性修复手法,赋予新功能,做到“活化”利用。
“我们摒弃大拆大建的传统思维,在保护更新中做到未拆一栋建筑,延续和强化了街区传统滨水鱼骨状特色格局和多元风貌特色,相关做法被纳入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贺江说。
昔日社区办公楼一跃变成永新古城美食文化新地标,垃圾场变身网红游客中心,废弃的蚊香厂被改造成永新非遗展示新窗口,原本已经破败不堪的篾厂也被改造成演艺中心……3年多来,这片通过城市更新被唤醒的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永新县的地标之一。
“以前这里街道窄、道路破、房屋旧、空中线缆杂,现在焕然一新,既保留了原本古色古香的石板小径、花木门扉、木雕窗格,又变得更好看了!”在南门老街开了25年小店的王继先,见证着老街的变化,也感叹于“针灸式”改造的神奇。
记忆在“针灸式”改造中“活”起来,人们在一步一景中感受永新的古色与时尚潮流。

游客穿汉服在老街游玩。CBC建筑中心/摄

深耕本地特色,让非遗“动”起来

春节期间,走进南门老街,春风书斋门外满墙红色书法春联很有“年味儿”,挥毫泼墨的场景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演艺中心永新三角班的表演很是热闹,不时传来叫好声……
“永新的非遗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涵盖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些年来,我们精心利用资源优势,大力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融入新时代发展。”永新县文化馆馆长陈莉君如是说。
南门老街创新建立“非遗基地”——非遗体验中心、非遗直播厅、非遗民俗展演厅、演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让游客感受永新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唱响“三角班”。“咕啦三角班,行头自己担,只要挑得来,至少唱一晚。”演艺中心不定期安排永新三角班演出,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永新三角班是第二批省级非遗,行当只有小生、小旦、小丑,运用当地山歌、说唱、民间小调等进行创造,曲调唱腔极具本土特色。这种用方言讲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身边故事的艺术形式,受到广泛欢迎。
在这里,传承书法文化。永新县书法文化丰富,曾五度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南门老街打造集书画展示、交流、讲座、培训于一体的书画院,长期对外展示近百幅本地书画名家作品,让游客拥有一处鉴赏书画、提升艺术修养的好去处。书画院还为书法爱好者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供市民学习书法。
在这里,创新非遗文创。南门老街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探索创新,运用“非遗+文创”的形式,打造祥云油纸伞、艺术折扇、景永陶瓷、小鼓制品摆件、盾牌舞装饰品、编花牛田草席等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及衍生产品,在各大景区推广销售,助力本地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同时,永新创新“非遗+工坊”模式,建成“和子四珍”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非遗帮扶工坊,让永新酱姜、酱萝卜、橙皮、蜜茄等传统名点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延续。
一系列组合拳,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带动非遗多样化传承、融合式发展,走进千家万户。

老街上的“古城小酒馆”。CBC建筑中心/摄

红古今融合,让老街“火”起来

“我很喜欢来老街,这里有很多时尚潮流小店,一到周末,来这里吃吃逛逛成了习惯。”26岁的陈欣栩毕业后回到永新工作,是南门老街的忠实“老粉”。
一进老街,茶柠星球奶茶店抓人眼球,店铺装潢主打年轻化,跟南门老街的厚重历史形成反差,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南门老街还引进艺术工坊、花艺店、咖啡书店、旗袍服装店、美食餐饮、音乐酒吧、创意民宿等新业态,当时尚潮流遇上古色古香,这条老街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永新记忆书店分副食品售卖窗口、录像厅售票窗口、老式书报亭、二八大杠自行车、旧图书旧杂志等,一样样一件件,都是家里曾经用过、摆放过的老物件,时光流逝,总有一样旧物能勾起永新人浓浓的乡愁与逝去的记忆。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后来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县保留着一批完好的革命旧址。中共湘赣省委旧址(萧氏宗祠)、红四军军部旧址、永新县联席会议旧址都坐落在此。漫步其中,红色故事篇章在这里缓缓展开——1928年6月,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会议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形势的声音仿佛在耳畔回响。
南门老街凭借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存,将古色、红色与商业融为一体,那些充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能勾起人们对日常生活最平凡却又最深刻的记忆。红色遗存则如同一座精神灯塔,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在日常消费场景里,各类非遗以年轻时尚的姿态呈现,让人们在不经意间领略其独特风采。
“我们利用好南门老街的红色文化、古城记忆、民俗文化,融合发展许多新业态,激发游客热情,让大家闲时有处可去、有地可玩。”说起南门老街近些年的变化,永新县文广旅局副局长贺小哲打开了话匣子。
春节期间,南门老街又有“新动作”,“书法庆新春·翰墨传乡情”永新县书法作品展、“非遗贺新春——非遗馆里过大年”2025年永新县非遗沉浸式体验等新年活动火热上演,更多精彩还在继续。


更多精彩资讯就在
吉安号客户端

来源:当代江西
监制:段江婷

值班主任:芦文娟

值班编辑:大治

编校杨梅

帮忙点个  ,分享给更多人↓↓


吉安发布
权威发布,传递政声,畅达民意,温暖民生。红色摇篮,山水吉安——吉安发布伴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