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古镇 | 【津云】春节里,天津姐姐的“头顶一抹红”,有位“掰掰”功不可没!

文摘   2025-01-31 09:00   天津  

   春节时,在天津有个专属于天津姐姐们的年俗——头戴红绒花。红色的真丝绒线,经过制作,变成精美的聚宝盆、凤凰、花卉等绒花,绒花谐音“荣华”,大年初一,姐姐们把红绒花戴在头上,看着喜庆,讨个好兆头。

  其实,这只红绒花的背后,有着“天津掰掰”尚永森的功劳,因为他和父亲合力染制出的“天津大正红色”真丝绣绒,正是绝大多数天津手艺人制作红绒花的原材料。从20多岁接手真丝绣绒制作,到后来的制作红绒花、受邀开设绒花课堂,65岁的尚永森说,他的所有努力,都是想让这朵绒花更长久地开下去。

  帮父亲解闷学起了染色

  走进尚永森的家,不大的客厅被他布置成了工作室,工作台上摆放着颜色各异,大小不等的很多只绒花小蛇,其中最大的两只小蛇有成人拇指粗细,二三十厘米高,嘴巴吐着信子,尾巴在挺直的躯干下盘着圈。

  这几年,尚永森每年都会设计一款生肖绒花。为了今年的绒花小蛇,他从去年夏天就在琢磨该如何设计。1月中旬,在尝试了很多次后,他终于做出了一款满意的作品。

  绒花,以蚕丝为“肉”、铜丝为“骨”,又被称作喜花。尚永森和绒花的渊源,还要从为真丝绣绒“染色”说起。尚永森的父辈是河北省人,爷爷起初在农村织布、染布,“当时除了白色的布料,用得比较多的是灰、蓝、黑三种颜色,我父亲学染线时,就自己琢磨着染出了很多艳丽的颜色,一下就出名了。”尚永森说,后来他的父亲来到天津,“公私合营之后,我父亲进入了天津线毯厂,做漂染技术指导。”

  1979年,19岁的尚永森接班母亲,进入了天津市毛巾四厂。父亲退休后,整天在家闷闷不乐,看着突然闲下来不适应的父亲,他提议让父亲教他染真丝绣绒。

  真丝绣绒染色,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选择生的蚕丝后,要拆扣儿、并把儿、称重,然后进行浸泡、练绒,让生丝变成熟丝,之后经过漂洗、入染、脱水、晾干,最后整理成一把把的真丝绣绒线。

  听儿子想学漂染,老头儿一下来了精神,第二天一早,就拉着尚永森去买木料、工具和生蚕丝原料。就这样,爷俩在自家房子里,鼓捣起真丝绣绒漂染设备,因为空间有限,他们一次只能染一斤生丝。

  “天津大正红色”是两代人的努力

  尚永森毛巾厂的工作是“四班三运转”制,他要上2个早班、2个中班、2个夜班之后,才能休息2天。赶到2个夜班时,算上休息日,他能连着干4天。

  尚永森起初只是为了哄父亲开心,没想到干了半年,凭借着真丝绣绒的口碑,他们的订单越来越多,最后他只能申请停薪留职,回家专心染制真丝绣绒。后来,考虑父亲年纪大了,他又从家里搬出来,租房开厂。

  “之所以我们的真丝绣绒受欢迎,是我们的颜色好。”尚永森说,天津人喜庆日子戴红绒花,那个红并不是普通的红色,而是经过他父亲调配后的红色,爷俩给这个红色起名叫“天津大正红色”。

  “颜色浅一点不够浓郁明艳,深一点会显暗淡老气,都不行。只有‘天津大正红色’,颜色饱满更显喜庆。”之后,染色技艺传到尚永森的手中,他又研究着增加了“天津大正红色”的牢固度,使之更加不易褪色。

  武清区曹子里镇是全国有名的“绢花之乡”,十里八村藏着不少“绒花”制作高手,为了推广自家生产的真丝绣绒,尚永森每周都会扛着货从市区去武清区,逐一去手艺人家里送真丝绣绒,碰到经济有困难的手艺人,他还会把货先赊给对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天津过年带花、结婚带花已经成了传统,光是做绒花的手艺人都有几百人,我们是全天津唯一的真丝绣绒线厂,他们绝大多数是从我们这里采购绣绒。”直到现在,曹子里镇的手艺人不管老少都管他叫“小尚”,都知道“小尚绒”品质好,颜色正。

  尚永森说,真丝绣绒制作技艺和绒花制作技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真丝绣绒出名,我在我的真丝绣绒漂染工厂里,也会做一些喜字绒花和春节绒花,绒花戴的人多了,对这两项技艺的发展和保护都有益。”

  为这朵“绒花”开得更久

  最近几年,尚永森发现虽然春节头戴绒花的年轻人少了,但喜欢DIY“绒花”爱好者越来越多。可制作绒花的过程,要经过分绺、栓拍子、劈拍子、剪拍子、搓条、剪绒、打尖、熨烫、组装等十几道工序,就光栓拍子做绒条的过程,就会难住不少初学者。

  2020年开始,尚永森用了2年研发出了绒条机器,真丝绣绒和铜线一起进入机器后,一段段通用粗细的绒条就被自动生产出来,不仅省去了制作拍子的费时费力,还让刚接触的爱好者也能轻松上手制作绒花。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绒花的美,2023年底,年过花甲的尚永森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启了直播。正式直播的第一天,直播间里虽然只有四五个人,但他紧张地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低头做花儿,即便有几次抬头,也不敢正眼看手机屏幕。

  “我一个朋友也在看我直播,我一下播,他就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咋一句话不说呢,实在是不敢说话,跟上讲台了似的,手都有点抖,太紧张了……”尚永森笑得身子靠向了椅背。

  经历了两三次直播后,尚永森终于大胆开口,给大家讲真丝绣绒加工和绒花的制作,现在他的直播间,最多时有100多人观看,有一场直播,他卖出去了1000根绒条,单价2毛5一根的绒条,其实总价也没有多少钱,但有人买他就高兴,因为有人买就会有人做,有人做就有人喜欢。

  这两年,尚永森还被社区、街道、学校、幼儿园邀请,去开设绒花制作课堂。每周都能看到一张张认真学习绒花制作的面庞,他心里美滋滋的,“看到大家都爱做、能做、会做,我发自心底地高兴。绒花是我们的传统,这些技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朵花才能开得长长久久。”

来源:津云


古镇宜兴埠

宜居之城 | 兴人之埠

古镇宜兴埠
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人民政府官方公众平台。主要功能: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文化宣传、招商引资、便民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