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聚焦陶寺遗址博物馆 | 回望,中华文明最初的模样

民生   2024-11-15 19:47   山西  



编者按
“4000余年的漫长等待,只为这一场相遇!”陶寺遗址博物馆如一位岁月的智者,正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位来访者的到来,与大家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开馆之际,山西晚报记者也如约而至,为广大读者探馆解密,带着大家一睹这位“智者”的真容。

拍摄:刘江  制作:李慧辰


11月12日上午,陶寺遗址博物馆在万众瞩目下正式开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外景(无人机照片,11月12日摄 。)新华社发

据了解,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是中国考古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更是新时代以来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大遗址保护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陶寺博物馆墓地展品。

200余件展品展现璀璨陶寺文明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该遗址是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陶寺文化”的命名地,1958年被发现,1978年正式发掘,迄今已有46年,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已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在此地发现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大型的墓地以及古老的观象台。这些珍贵文物和考古成果,让世人更直观认识到陶寺遗址蕴含的都邑布局、手工业技术之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奠基,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中国密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

游客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参观、交流。新华社发

  

陶寺遗址博物馆地处山西晋南、临汾盆地,东临汾河、西依崇山,坐落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上,与相邻的天文考古馆、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珠联璧合、遥相呼应,共同构成陶寺遗址的三大核心景观。博物馆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建成,集考古发掘、文物展陈、研究教育功能为一体,是遗址公园的“总导览”,是记录、保存、展示中华文脉的重要宝库,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节点。开放后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将生动展现陶寺文化,成为临汾乃至山西宣传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整个建筑以“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元素符号为基础,外观设计呈现一个“中”字,象征着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撑。

当山西晚报记者踏入博物馆大厅的那一刻,目光瞬间被一束光吸引,追随它的“脚步”,聆听着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小曹的介绍,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也就此开启。  

“大厅中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标识碑即意味着陶寺遗址发掘与研究就是在探寻陶寺文化之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大厅两侧的大型浮雕从世界文明和中华早期文明典型代表两大坐标系中折射陶寺所处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小曹介绍,大厅中间核心位置,大型浮雕结合LED屏,集中解读、展示了4300多年前,陶寺先民所开创的早期基本面貌。

演员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表演。新华社发

据介绍,这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聚焦“自然与文明之光”这一主题,整个展馆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以及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这座博物馆共展出了由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集中亮相,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该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并结合光影、数字化技术及重要历史节点科技再现的多样方式,将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进行充分、有效的转化,全面展示了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充分解读了陶寺文明“光被四表协和万邦”精神品质,深入阐释陶寺遗址展露出的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及其之于“中华文明探源”、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意义。  

当观者步入“煌煌都邑”展厅,陶寺文化摄人心魄的文化魅力与文明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而在“早期国家”展厅,则通过珍贵文物和展陈设计,揭示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和治理智慧,让参观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厅中数字模拟交互体验。

科技化数字展陈赋予文物宝藏新活力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形式设计以庄重、大气为基本遵循,广泛运用数字化复原、现代化展陈与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集中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赋予文物、文献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  

在博物馆中,观者会发现,这里的陈列科技化元素如璀璨星光,照亮了历史的角落。裸眼3D技术为参观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参观者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陶寺先民的生活场景和劳作画面,与先民们共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直观了解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多处智慧屏和互动沙盘则是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另一大亮点。智慧屏通过动态展示和交互操作,让观者了解到文物背后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背景。数字化的文物展示,3D模型能让人们将细节尽收眼底。  

在“都邑鼎盛”展厅,电子互动沙盘模拟了陶寺都城的布局和建筑风貌。水利系统、城市功能分区都通过光电技术,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参观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功能区块,甚至可以通过“空气触摸按钮”亲手操作,详细了解一下陶寺文化中期,都城建造及功能分区的全貌,感受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与匠心。这些科技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让参观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博物馆的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陈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陶寺遗址博物馆策展人、北京天图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尹金武介绍,“自2023年5月初,我们公司开始进行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的编辑,初步设计及深化设计工作。经过各级专家多轮论证,我们对文物的展示不仅仅是简单的陈列,还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体验装置,采用新质生产力及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陶寺博物馆展品。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以后,将持续改进展陈内容,依托正在持续开展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不断充实展品和成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站、陶寺遗址现场展示、考古研学中心等形成功能互补,更加立体全面阐释灿烂辉煌的陶寺文化及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联动山西、临汾优质文旅资源,引流旅客,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创新提供生态化、体验式、研学型的产品服务,提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

游客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为顺应山西“文博热”的持续升温趋势,聚焦满足游客“为一座馆、赴一座城”的旅游体验,临汾将陶寺遗址博物馆纳入“跟着悟空游临汾”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博物馆专业化服务能力,当地还专题打造了以陶寺文化为背景的“对望·陶寺”实景演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文化的光影空间,研发设计了“陶寺”“临汾”“山西”3个主题50款文创产品,让“陶寺文化”可认知、可分享;当地还落实门票减免政策,打造一站式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并配备专业讲解员,着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让四海宾朋、八方来客,真切感受到“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的热忱和热情,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高质量文旅体验。  

提示: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门票预约提供个人预约和团体预约两种方式,均采用实名制。门票可通过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凭二维码或本人身份证,作为入馆检票凭证。团体预约时,须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持护照、户口本和身份证以外的证件参访的游客,可通过人工窗口取票。具体详情咨询电话:0357-3535666,0357-3535999。 

图片除署名外由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摄

来源丨山西晚报
编排丨刘俊丽 梁明
审核丨赵帅 邓文斌 高磊
投稿邮箱:xfxwzx@126.com


掌上微襄汾
一微在手 网“络”襄汾。掌上微襄汾,襄汾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