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山西】 走进陶寺遗址博物馆

民生   2024-11-24 21:49   山西  

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陶寺古城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这里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遗址内城的1号建筑基址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陶寺“古观象台”。

场馆概况

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节点。陶寺遗址博物馆外观设计呈现“中”字形态。展陈设计以代表自然与文明之“光”为核心理念,展现陶寺先民经天纬地的时空经略,筑城建宫、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都城图景。
馆内主展览由三个主体展厅构成,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及重要历史节点科技再现的多样方式,将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进行充分、有效的转化,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充分解读陶寺文化“光被四表协和万邦”的精神品质,深入阐释陶寺遗址展露出的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及其之于“中华文明探源”、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意义。

光被四表 协和万邦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中国密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程的重要支点。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提升了陶寺遗址价值展示阐释水平。大厅中间核心位置,大型浮雕结合LED屏,动态演绎“光被四表 协和万邦”的核心主题,集中解读、展示了4300多年前,陶寺先民所开创的早期基本面貌,整个展馆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三个基本陈列单元。



文明蕴化



山西,这片历史悠久的神奇之地,素来享有“表里山河”之美称。在“文明蕴化”展厅中,“表里山河”的概念得以具象展现。在此展厅,参观者能够追溯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深刻体会山西凭借地形上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一块土地肥沃、资源富饶的地理区域,进而成为初始文明与早期国家孕育及发展的摇篮,为古老文明的诞生与繁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时光荏苒,素月流空。1958年陶寺遗址被发现,1978年被正式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陶寺文化”的命名地,陶寺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陆续考古发现了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等;还有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天文观测、计时等有关的遗迹和遗物……这反映出,距今4000多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新格局。



煌煌都邑



陶寺文化摄人心魄的文化魅力与文明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展厅中,根据考古发掘制作了一个“仓储区”的模型——沙盘上,一个个圆筒形的小房子,上面是茅草覆盖的圆锥形尖顶,与粮仓十分相似,正是“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的生动写照。专家推测,它们也许就是陶寺的“国家粮仓”。陶寺先民还将余粮酿成美酒。在陶寺贵族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酒器,根据研究,这一时期用于酿酒的主要原料是黍子。陶寺社会的居民不仅丰衣足食,日用器具也种类繁多、设计精巧。展览上实用的石器、华丽的漆木案、精致的彩绘陶壶、实用的斧灶等表明陶寺文化的手工业已高度发展繁荣。
陶寺先民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手工业。展厅中,一个微缩复原的“回”字形四方院落,带有天井和一个“门房”,颇有气势。这是根据陶寺遗址手工业区的大型夯土建筑遗迹进行复原的,考古学者推测其应为陶寺文化时期监管手工业的“衙署”。陶寺遗址内,宫城宫殿区、仓储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多个功能区布局有序,功能分区明显,展现了煌煌都邑气象。



早期国家



陶寺文明的形成,是中原、河套、海岱、江汉、甘青、江浙等区域文化互动融合的结果。这座都城创造的文明也多被夏、商、周及后世继承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重要标识和主要源头之一。该展厅通过珍贵文物和展陈设计,揭示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和治理智慧,让参观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厅中一场复原的宴会上摆放着鼍鼓、土鼓、石磬等文物和复原物。如果好奇这些古老乐器,可以激活多媒体设备,聆听来自4000多年前的“悠古遗音”,还能操纵多种乐器合奏一曲。在大型墓葬的随葬品中,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说明礼乐制度初步形成。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数字陈展



陶寺遗址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数字化手段,以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馆内多个展区通过3D建模、全息投影和虚拟交互等技术手段,将陶寺遗址的历史、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使观众能够“穿越”至古代场景。
馆中多个展品配置了数字化交互设备,观众能够自主探索展品背后的故事。通过触摸屏,观众可以查询展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材质、用途和制作工艺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意义。此外,一些设备还允许观众与数字化文物互动,模拟触摸和查看文物的内部构造,进一步提升了观展的参与感。展厅中的虚拟复原技术还为观众呈现了尧帝时期的宫殿布局,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都城的建筑结构与功能分区,在虚拟空间中感受陶寺遗址作为早期国家都城的宏伟气象。陶寺遗址博物馆的这些数字化应用,为传统文物展示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使早期中国的历史得以更生动、直观地呈现,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体验空间。
穿越时光的河,沐浴盛世光辉。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让这里成为梦开始的地方。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230件(套)珍贵文物,在这里集中亮相,结合光影、数字化等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为观者提供探索性思考空间。

编排丨刘俊丽 梁明
审核丨赵帅 邓文斌 苏国峰
投稿邮箱:xfxwzx@126.com

掌上微襄汾
一微在手 网“络”襄汾。掌上微襄汾,襄汾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