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已沐浴在明媚的晨曦之中。走街串巷,路边的早餐店已人来人往,各族群众围桌而坐,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品尝美食。熟悉的人,相互聊上几句,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际形势。不熟悉的,也报之以热情的问候。
“这几年,我们这里发展快、变化大,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管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一家人。”店主此里拉姆笑着介绍,丈夫是纳西族,开店15年来,无论是菜品还是味道,与从前相比都有了改变,餐桌象征着民族大团圆。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塔城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以旅为媒、以旅促融,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倾力塑造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旅游名片;创新探索出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的“四美”创建新路径,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实施“厕所革命”、道路硬化、饮水管道提升等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蝶变跃升,真正把塔城建设成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态宜居、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塔城镇启别村,水泥路和石板路延伸到山脚,民族风格的院落与周围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纳西族姑娘和艳群举起手机记录下葱翠的庭院小景,她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如今吃上旅游饭,成为致富带头人。一开始辞职返乡开民宿,总有人不理解和艳群为什么回来,她回答:照顾妈妈。
照顾家人是不少青年人返乡创业的初始缘由。当看到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加之各项支持青年创业政策的出台,返乡创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塔城镇的民宿客栈也多了起来。目前,全镇已有酒店民宿107家、特色农家乐120余家,年均接待内地游客13万余人次,带动900余人从事旅游工作,人均年收入由2020年的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4万元。
有人带回发展思路,有人带回产业技术。和艳群说:“不管是藏族、汉族,还是纳西族,只要大家团结互助,就能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如今,塔城镇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镇,所辖的启别村、塔城村分别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旅游名村等殊荣,不断绘就乡村旅游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画卷。
目前,塔城镇推出了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4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开辟了专题音乐坊等一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开发“三奶凉粉”“金秀豆花”等家庭式传统民俗体验项目,用心用情让各地游客切身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当下,塔城镇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知相亲的场景随处可见——
进村寨,相互说纳西话、行藏家礼、唱傈僳歌,房里院内纳西瓦房、藏家装饰、傈僳风情交融互鉴,村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氛围浓厚。
进院落,夜幕下,三五成群的村民有的跳锅庄、有的拉弦子,唱出身边事,跳起新生活,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蓬勃气象。
进校园,民族元素手工艺品、民族特色广播操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植根于心。
活动中心,是村里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民族团结、百姓安居的重要场所。在塔城镇,非遗传习所、民俗展览馆、乡愁记忆馆等特色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场所有100多处,组建了28个民族民间表演协会、48支民间演出团队,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体验活动,聚集了村里人气,鼓起了村民腰包。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各族群众在塔城宜居宜业的自然基础。”塔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塔城镇先后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村庄风貌控制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和风貌管控方案,提出“六不准六要求”,开展土地控制和风貌控制工作,有效保障村庄整体风貌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如今,塔城镇7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融,各族人民正用实际行动汇聚起磅礴的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杨云萍 二审:马建军 终审:石显尧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