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领域消费火热?透视蛇年春节消费→

财富   2025-02-07 16:21   北京  

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更是消费市场的年度盛宴。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大江南北处处喜气洋洋,神州大地消费热潮汹涌。

文化和旅游部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到5.01亿、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高达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两项数据双双再创新高,充分彰显出消费与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

新春年味浓、人气足、销售旺,商品消费亮点突出,服务消费活力十足,消费场景拓展创新,我国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

非遗年味别样浓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非遗过大年”成为新时尚。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蛇年春节非遗民俗活动、非遗产品热度飙升,游客们在浓郁的传统氛围中感受到了别样年味。

大年初一,“三国迷”杨英健带着一家四口从西安出发,专程到四川成都武侯祠体验大庙会、过大年。

成都武侯祠大庙会现场

此次武侯祠成都大庙会首次推出以三国故事为主线的主题灯组,将桃园三结义、舌战群儒、空城计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打造为游客可感知、可触摸、可领悟的沉浸式体验新场景,令游客们眼前一亮。“整个游览过程充满惊喜与探索的乐趣,尤其草船借箭的灯组,还有水雾在飘动,太逼真了!”杨英健称赞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七,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春节期间共接待观众77.01万人次,同比增长5%;文创产品销售收入211.75万元,同比增长40%,广大游客和市民在浓浓氛围中体味到中国年的“成都味道”。

“通过系统化传播推广,武侯祠和成都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示,不仅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还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蒋建义表示,“在假期,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增多,我们提前布局、精心策划,创新推出受百姓欢迎的文化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春节期间,北京各区的京味民俗活动成了非遗技艺的绝佳展示舞台,让游客、市民们充分体验非遗的魅力。

大年初四傍晚,在石景山游乐园打铁花表演现场,北京市民莫伟伟激动不已,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个个火花飞溅的场景。“歌舞表演、喷火、火棍、火刀、火环等都太震撼、太精彩了,一台相机完全没法全面记录。”他感慨地说,“愿称之为北京新春最强非遗表演!”

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愈发彰显,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假期里,天坛公园、景山公园等中轴线上的热门景点人头攒动。游客漫步在古雅园区,赏迎春花展、观行进展演,祈愿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红墙蓝瓦,片片祈年;奉天承好运,所求皆所愿,祈尔繁芜胜常春。”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北京之行的感受,字里行间满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也是在这片古老土地留下的独特春节记忆。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春节期间12家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市民308万人次。

除了北京、成都,携程发布的《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春节期间,广东汕头、陕西西安、河南开封、福建莆田等非遗热门目的搜索热度翻倍。

京东与联通数智联合发布的春节消费观察报告显示,非遗文化消费成为蛇年春节新潮流,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例如四川瓷胎竹编、西安皮影等,为春节文化消费市场增添了一抹非遗色彩。

变“春晚流量”为“消费增量”

一年一度的央视总台春晚,不仅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在旅游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西藏拉萨、重庆、湖北武汉、江苏无锡4个分会场,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旅游热度迅速攀升。

春节期间,网红山城城市重庆,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绚丽的夜景与充满巴渝特色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各大景区、商圈通过丰富的业态和创新的消费场景,变“春晚流量”为“消费增量”,持续掀起消费热潮。

“人真的太多了,山城步道和李子坝穿楼处寸步难行,8D魔幻城市实至名归。”来自河南洛阳的游客赵女士告诉记者,她同亲友一起春节在重庆玩了4天,品尝到了地道的重庆火锅,整体游玩体验非常好。

重庆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6%,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5%,文旅消费十分红火。

蛇年春节除夕,央视以“英雄城市,还看今朝”为主题,通过“文艺+科技”的影视化IP形式,推出长达7分钟的《星汉耀江城》春晚武汉分会场专题,充分展现武汉的荆风楚韵、烟火活力和文化魅力。

抓住春晚IP热度,武汉顺势推出“跟着春晚游武汉”产品线路,串联黄鹤楼、光谷星河广场、江汉路、吉庆街等武汉经典地标和旅游景区景点街区,推广以武汉春晚分会场为核心的特色文旅资源,进一步促进文旅市场繁荣,提升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实现成功“引流”。

记者从武汉市财政局获悉,春节期间,武汉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3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和1.27%。其中,武汉分会场拍摄地人气爆棚,黄鹤楼从初二至初五每天接待游客近2.8万人,同比增长12.15%;园博园汉口里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同比增长78%。

“购新”补贴激发智能消费潜力

蛇年春节,当促消费政策叠加节假日效应,为零售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1月20日起,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政策在全国实施,中央财政预下达首批810亿元的支持资金。在“国补”政策的加持下,各类电子产品成为春节期间以旧换新的最热品类。

“买荣耀享国家补贴,最高补贴20%。”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荣耀授权体验店,大多数数码产品都贴上了参与国家补贴活动的红色宣传牌,让消费者们一目了然。

根据四川省商务厅公告,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从1月20日起实施,至2025年12月31日结束,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给予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补贴资金先到先得、用完为止。

“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纷纷下定决心购买,还有那些预算有限的顾客,购买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毫不犹豫地购入新机。”荣耀授权体验店店长黄小琴告诉记者,购新补贴活动启动以来,该店业绩一路飘红,每天销量稳定在15台左右,高峰时甚至能达到30台。春节期间,店里更是迎来了一波消费热潮,日均客流量攀升至300人,较平日增加了约100人,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春节假期,家电和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记者从泸州市财政局了解到,该市春节期间统筹3400万元财政资金,开展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促销活动,并联合汇通百货、苏宁易购、京东电器等企业开展新春家电促销,撬动春节期间家电、汽车、手机消费市场。其中,3C数码产品申领补贴16858笔,补贴资金628.02万元,撬动消费4997.55万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从1月20日至2月1日,全国已有1470.4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消费者普遍反馈,这次电子产品以旧换新无需上交旧机,领取补贴券后,结算时能直接按标准抵扣金额,享受 “补贴立减” 优惠,操作相当便捷。

2月4日,北京市民杨先生通过京东苹果商城购买了一台苹果电脑,他告诉记者:“只需在‘京通’小程序上填写信息、领取补贴资格,就可以下单立减,最终4499元的电脑,在支付结算时直接优惠了895元。”

当前,“购新”补贴政策还在稳步推行,智能消费热潮仍在持续升温,消费市场的潜力正不断被激发。



来源:中国财经报
记者:敖阳利
编辑:张袁
邮箱:cjbxmt@163.com

中国财经报
财政部主管的全国性财经媒体,致力于为您打造一个全新平台,快速了解财政领域发生的大事新事,洞悉财经政策,明察财经万象,把握财经大势,同时营造一片宁静温馨的生活家园和心灵港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