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勇担当守安全——记北京市财政局债务管理处

财富   2025-02-06 11:36   北京  


开栏的话:


在财政事业的浩荡征途中,有一群闪耀着时代光芒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书写着财政工作的光辉篇章,他们就是2024年底受到表彰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双先”)。即日起,本报开设“全国财政系统‘双先’风采录”专栏,引导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双先”为榜样,不断夯实工作根基,为推动全国财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局债务管理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挥政府债券作用,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善于创新突破、勇于攻坚克难,科学精准筹划举债规模,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努力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管债用债“有实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为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和文化中心建设投入更多资源,而在这条前行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财政人的权衡利弊、精打细算。
如何才能不负重托,让债务工作成为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债务管理处全体同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首善标准为建设首善之区而全力以赴,将“举新债促发展、化存量控风险”作为工作的双轮驱动,向着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定前行。
东六环西侧大运河畔,未来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装修已完成过半。从高处远眺,副中心站枢纽工地一派千帆竞发的景象,这是一座集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场以及码头6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站,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样板。作为政府债券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于2025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来到北京的南大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又一块“金字招牌”。在专项债券资金的支持下,园区已全面启动扩区工作,在现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9.1平方公里,形成22.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发展空间,进一步引进大规模制造医药健康产业,打造高质量产业聚集区。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实现和入驻企业的“双向奔赴”,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军地位的“中国药谷 健康新城”。
这些建设项目的背后,是精心组织的项目联审、融资平衡的细致核算、支出进度的持续跟踪,更是投后管理的逐步完善……债务管理处的同志们牢记“责之重者”,2020—2023年累计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93亿元,用于支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同时,优化债券资金投向,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落实首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其中,近两千亿元用于支持中央政务核心区环境整治、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自贸试验区等104个重大项目,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能。
政府债券资金不仅要用得对,还要用得好。债务管理处着力优化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在债券的“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北京市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办法,建立了“债券项目联审储备”“债务风险跟踪化解”等10余项工作机制,构筑细密网络,将债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在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的同时,成功地将债务风险牢牢控制在绿色区间,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备足粮草。
试点化债“挑重担”,交出全域无隐性债务圆满答卷
2021年9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北京市全面启动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面对“隐债规模大、债务类型多、债权主体杂”三大困难,债务管理处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强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担当,练就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的本领,用10个月集中攻坚克难,提前完成试点任务,债务风险大幅下降,为增强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佳绩、立新功。
化债工作关系多方利益,考验治理能力与智慧。为确保化债工作平稳有序,债务管理处秉持“一债一策精准定制”原则,深入调研每一个债务项目,了解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划片包区开展工作督导,重点区指定专人全程负责,关键环节驻区蹲点督导推进,逐个区、逐笔债、逐个环节分析化解进展,针对性地制定化债措施。
从易处着手,从难处攻破。为集中攻克疑难项目,债务管理处建立了“疑难问题,(区)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赋予各区“调度指挥”市级各部门的“权力”。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各区一“吹哨”,债务管理处立刻响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建委、市审计局等各相关部门深入各区现场调研,会商研判机制,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共同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各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债务管理处全体干部坚持“日监测、周报告、月考核”机制,每日跟踪监测工作动态,每周汇总情况报市领导参阅,每月向市级部门和各区党委、政府通报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坚持效果导向,逐个时间节点压茬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出成效。
最终,债务管理处创新性提出“一债一策精准定制”“疑难问题(区)吹哨(部门)报到”“偿债资金直达快拨”“日监测周调度月考核”等7项工作机制。严密组织协调各区、各部门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分批加快化解隐性债务,比国家要求提前3个月完成试点任务。
勇闯偿债“无人区”,探索政府债券提前偿还的先行之路
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然而,随着专项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与日俱增。部分债券项目因建设周期加快提前回笼了资金,但因项目收益需专项用于还本付息,不允许统筹使用,仍需按期支付后续利息,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闲置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债券项目资产,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债务管理处创造性地提出提前偿还地方政府债券的实施方案,多次向财政部汇报实际情况和工作设想,主动争取,得到了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为提高方案可行性,债务管理处协调各方做好提前偿债的前期调研,分析数据、研判形势、完善政策、优化措施,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不可行”为“可行”,圆满完成全国首例专项债券提前偿还业务,节约未来16.5年的利息支出超七成。
该试点举措为全国创新政府债券管理机制、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对加快存量债券资产盘活、完善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遵循市场化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精准把握债券持有人情况,调动债券持有人参与的积极性,聚焦提前偿还地方政府债券业务全链条,打通财政部门、政府债券使用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关键节点,探索了提前偿还地方政府债券的实施路径。提前偿还政府专项债券为地方政府负债提供了退出渠道,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盘活债券存量资产,统筹利用资产证券化、REITs等其他金融政策工具,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增强了政府投资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社会多元化投入,赋予存量资产新的生命。
创出发展新路,成就不凡事业。未来,北京市财政局债务管理处将秉持“舍我其谁挑重担,为观奇景上高山”的责任担当,笃行不怠,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财经报(北京市财政局供稿)
编辑:张袁
邮箱:cjbxmt@163.com

中国财经报
财政部主管的全国性财经媒体,致力于为您打造一个全新平台,快速了解财政领域发生的大事新事,洞悉财经政策,明察财经万象,把握财经大势,同时营造一片宁静温馨的生活家园和心灵港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