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 | 西安事变纪实(一)

旅行   2024-12-24 14:37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供稿/马楠

编辑 设计/王蔚 马楠


西安事变纪实(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侵华妥协退让,导致我国东北三省逐步沦陷,华北危急。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进行“兵谏”,逼蒋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平津战役纪念馆推出《西安事变纪实》微展览,旨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的殷殷嘱托,重温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

01

民族危机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并不断扩大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和退让,广大爱国军民奋起抵抗,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机挑起事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图为柳条湖铁路爆炸地点。

1931年9月20日,日军侵占吉林长春,同年11月侵占黑龙江齐齐哈尔,1932年1月3日侵占辽西重镇锦州,同年2月5日侵占哈尔滨,至此,短短四个多月内,东北全部沦陷。

从1931年10月到1933年初夏,东北地区各阶层民众、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起抗战,给日军有力的打击。图为威武的东北义勇军战士。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图为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向部队作抗战动员。

日军在我国东北的侵略行径,遭到国际社会正义人士的谴责,为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事端。守卫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英勇抵抗,歼敌万人,迫使日军三易统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抗日斗志。图为在江湾战场抗击日军的第十九路军将士。

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将察北、冀东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平津受到直接威胁。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全国各地报纸关于华北局势的报道,抗议日本增兵华北。

根据华北事变以来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和共产国际七大精神,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在法国巴黎《救国时报》以中国共产党名义发表。呼吁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分党派,共同团结,挽救民族危亡。正式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 (1935年8月)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战略决策。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

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周恩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联合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图为清华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向市民宣传救国道理。

图为天津学生上街游行示威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来临,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图为瓦窑堡会议旧址。  

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图为东北抗联第1路军的部分战士。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图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上街示威游行。

02

停止内战 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 

在国难深重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积极“剿共”。随着红军长征进入陕甘,国民党政府将“剿共”重心移往西北,1935年秋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在“剿共”战场连遭重创后,张学良、杨虎城意识到“剿共”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停止内战,才能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停战议和、一致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到1936年秋,红军、东北军、第十七路军携手合作,在西北形成了“三位一体”抗日力量大联合的新局面。

1935年9月26日,蒋介石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率东北军入陕甘地区,“围剿”陕甘地区的红军。图为1935年10月3日上海《华中日报》的相关报道。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六十七军一一0师何立中部,在甘泉劳山地区与红十五军团激战5小时,全师覆灭,师长何立中伤重毙命,3000多人被俘。图为劳山战役遗址。

1935年11月,南汉宸接到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与第17路军驻北平代表申伯纯秘密会晤,并安排其去南京给正在参加国民党“五大”的杨虎城送去《八一宣言》。杨对中共的政策表示赞同。图为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时期的南汉宸。

1936年初,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地方党组织成立了刘澜波负责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上下开展对东北军的争取工作。图为地方“东工会”负责人刘澜波。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20人发表《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指出:“我们是中国人,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希望共同协商,联合抗日。”

1936年4月9日晚,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城内教堂秘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救国进行了商讨并达成协议。此后,中国共产党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图为延安城内天主教堂。

1936年6月,“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西救”)在西安成立。图为“西救”负责人杨明轩。

1936年6月25日,张学良在王曲军官训练团发表演说《中国出路唯有抗日》,表明抗日决心。

1936年8月,毛泽东给杨虎城的信,望迅速建立通信联络等事。

1936年9月,张学良在西安东城门楼上创建了东北军学兵队,从平津学生积极分子中招募学员,培养抗日骨干。图为学兵队驻地——西安东城门楼。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致张学良的信,指出:“寇深祸急,愿先生速起图之。”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公开发表主张停战抗日的谈话,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诚意。

未完待续

平津战役纪念馆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
藏品征集电话:
022-26535354
客服电话:
022-26526255
022-26535414
参观时间:9:00—16:30
(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馆)
交通路线:公交657,628等集平里站;
公交800,911,952等洪湖里站


微信号:pjzyjng


01

平津战役纪念馆举办

原创临时展览问卷调查

02

平津战役纪念馆让革命文物

“活”起来问卷调查

~~~ 识别上方二维码 ~~~  

参与问卷调查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的平津道,是党中央决定修建的,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主题思想鲜明,陈列内容翔实,环境艺术高雅,是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