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蜿蜒曲折的柏油路引领下,穿越郁郁葱葱的橡胶林,人们最终抵达了被热带雨林温柔环抱的哈尼族瑰宝——勐腊县勐腊镇的会龙村。这个村庄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因近年来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的卓越发展而熠熠生辉。
会龙村深知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其宝贵的财富。因此,村庄积极挖掘并盘活这些资源,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餐饮和民宿品牌。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更成功地将村庄的“好风景”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好钱景”。从2013年至2023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从4342元到2.2万元的飞跃式增长。
在此过程中,会龙村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村民们携手并进,共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他们深知,只有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才能绘就出一幅幅生动而绚丽的画卷。
哈
尼
小
院
“来来来欢迎你到会龙来,会龙的美酒最香醇,会龙的人们最热情……”杨解芬正在热情地招待慕名而来的游客,她家的哈尼小院如今是村里的热门地点之一。
杨解芬是会龙村的妇女组长,做得一手地道的哈尼族菜。她告诉我们,开农家乐一直以来都是她的梦想,随着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小山村迎来了大流量,她意识到这便是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了。于是,她和爱人鲍永高一起,将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农家乐。
哈
尼
小院,俘获农家味蕾
农家乐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却难,杨解芬前前后后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没有想过放弃。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资金问题,杨解芬想重新改造厨房和餐厅,可苦于手里面没有资金。好在亲戚朋友听说她的困难之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总共借了她12万元的启动资金。杨解芬是一个说干就干的性子,筹到钱后立马开始联系施工队改造餐厅和厨房,她和爱人鲍永高白天和施工队一起干活,晚上就进城置办餐厅的桌椅板凳。就这样,仅仅用了40多天,她家的农家乐就诞生了。
起初,哈尼小院的名气还不大,但杨解芬凭借“味道地道、价格公道、热情周到”这12个字,俘获了每一位游客的心。哈尼小院依托民族特色,打造出集美食品尝、民俗体验、拍照打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式”网红餐厅下。餐厅传承哈尼族(阿卡)美食技艺,腌牛皮、哈尼土鸡汤、包烧芭蕉花等哈尼族特色菜深受游客的好评,通过游客们的口口相传,哈尼小院的口碑越来越好,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能接待七八桌吃饭的游客。
经常有游客夸赞哈尼小院的菜肴好吃,杨解芬说:“其实我的手艺没有多好,主要是我采购的食材都是生态的,比如村民散养的土鸡、自家鱼塘里的鱼、还有各种应季的山茅野菜等,通过简单的烹饪,让每道菜都保留他原有的味道,也让游客品尝到真正的农家风味”。
哈
尼
小院,走上致富之路
除了味道地道的哈尼美食,放松惬意的环境也是哈尼小院吸引游客的地方。走进哈尼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院子里的多肉小景观,旁边的菜园里长满了各类瓜果,鱼塘的鱼不时跃出水面,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在城市边缘、在山野之间,体验最原始的农家生活,享受最放松的生活节奏”,是游客们对哈尼小院的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尼小院的知名度,杨解芬还开通了抖音团购店铺,来望天树景区旅游的游客,只要在抖音团购上搜索附近美食,就能看到哈尼小院。“开通抖音团购之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给农家乐增加了不少客人。”杨解芬感叹道。
哈尼小院抖音团购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我希望自己也能够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杨解芬笑着说道。
作为村里的妇女组长,杨解芬在勤勉经营自己的农家乐之余,始终心系村里的乡亲们。她从村民那里采购土鸡等优质食材,同时积极帮助村民们销售自家的农特产品,为乡亲们拓宽了增收渠道。每当农家乐迎来客流高峰,杨解芬便会从村里找几位手脚麻利的妇女前来帮忙,为她们提供每日150元至180元的工资,实现在家门口就能赚到生活费。
不仅如此,杨解芬还热心肠地指导村内的其他农家乐业主如何美化庭院、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接待游客。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乡亲们共同走上了致富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在橡胶停割期间,她还积极联系豆子老板,每天组织输送十多个村民去装豆子,带动村内群众“家门口务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装一车豆子我们每人能赚150元,3个小时我们就能装好一车,停割期间还能有收入真是太好啦!”会龙的村民高兴的说道。
问起今后的发展规划,杨解芬说:“开农家乐一直是她的一个梦想,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得她的梦想提前实现了,接下来她会继续踏踏实实的经营农家乐,带领村民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来源:
勐腊镇之声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校对:李非洲
终审:斯斯龙、焦剑州、刘 婷
编辑:刘 航
点在看,让生活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