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以高质量非学历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学术   2024-11-26 07:05   北京  

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发布三年来,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办学行为得到了全面规范,发展中的非学历教育正在走向更大的舞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规范管理是守正,勇于探索是创新。于多数高校而言,非学历教育都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全民终身学习需求相比,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潜能和活力还未得到充分激发。本期专题,我们以专家对话、院校实践和痛点分析的三重视角,梳理非学历教育的探索与收获,透视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从业者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专家视点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以高质量非学历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不仅是学校教育强,学校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也必须强。建设教育强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自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至今,已近3年时间。中国高校非学历教育经过规范之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非学历教育应当如何发力,才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是摆在高校面前的时代命题。日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与本刊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武丽志认为,3年来,《规定》贯彻落实成效显著,为下一步高校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高校要进一步提升非学历教育供给规模与质量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规范成效显著


在线学习

《规定》印发已近3年,您认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武丽志: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规定》对普通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做出明确要求后,为确保各地、各校政策执行不“缩水”不“跑偏”,在当年12月初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非学历教育对照检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逐条逐项对照检查、严格进行整改,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方式,全面、深入推进《规定》贯彻落实。

经过近3年的规范和发展,全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概括来说,有如下几方面。一是高校普遍开始高度重视非学历教育,进而从教育整体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规划和管理,不少学校还加大了对非学历教育办学条件的投入。二是高校普遍完善了非学历教育制度,绝大多数高校都结合新政策要求和地方、学校实际,出台了校级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定位、部门分工、过程要求、监管措施等。三是高校普遍建立了非学历教育归口管理、管办分离的体制机制,归口管理部门在统筹全校资源、规范合同管理、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监管、保证非学历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合作办学得到了有效控制与规范,“自招、自办、自管”得到真正落实,特别是以前“项目整体外包”“办学权转移”以及因合作产生的招生、收费等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风险大大降低。五是高校非学历教育收费和支出得到了有效规范,一方面杜绝了代收费、乱收费等问题,另一方面课酬、劳务费由高校统一据实支付,降低了财务风险。六是高校非学历教育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得到了有效规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学员满意度持续提升,高校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向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高校要主动面向社会办学


在线学习

高校继续教育从过去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到学历、非学历并举,甚至有的高校完全转向了非学历教育。这对高校来说意味着什么?



      武丽志:“学历”与“非学历”是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两个方面,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肩负着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特别是在职成人提升素质、能力的重任,都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过去因为学历补偿的需求旺盛,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以“学历”为主。但伴随着大学扩招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持续化、规模化增长,我国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2023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了60.2%,是本世纪初(2000年)的4.8倍、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22.3倍、建国初(1949年)的231.5倍。因此高校继续教育从过去以“学历”为主,转向“学历”“非学历”并举,甚至完全转向非学历教育就不足为奇了,是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审时度势后的自主选择。

但这一转变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高校带来了严峻挑战。

从市场角度来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卖方市场,高校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更符合高校办学的传统思路。而非学历教育是买方市场,高校需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市场对人才队伍的新要求,并通过项目规划和课程设计,满足并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人力资源水平持续提升的需要。很多高校在这一转变中存在“不适”,就是源于角色转变的滞后,以及高校在面对市场时的体制机制不顺畅。高校要办好非学历教育,必须从“象牙塔”走出来,在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关注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教育需要,主动对接行业、对接企事业单位、对接社区、对接产业工人、退伍军人、待就业人员等各类社会人群,以教育之力整合校内外资源,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以高质量继续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学习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普遍围绕“双一流”“双高”建设等来加强教学科研实力,那应当如何定位和发展继续教育?



      武丽志: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自此,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全面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在今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擘画教育强国蓝图,系统部署教育强国建设,并发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龙头是高等教育。因此,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职业院校围绕“双高”建设,纷纷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群)建设,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教育强国不仅是学校教育强,学校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也必须强,也就是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民终身学习成为自觉,并获得强有力的教育支撑,才能堪称“教育强国”。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显然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就不仅仅要肩负起全日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责任,还必须以开放的胸怀,面向社会办好服务更广泛人群的继续教育。这里既包括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基于此,高校应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科学谋划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切实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作为擦亮并传播学校品牌、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作为紧密链接并服务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及基层民生的重要纽带。因此,继续教育是“顶天立地”的教育事业,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

高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能简单地抛弃继续教育,而应立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重新审视大学之责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做好校内、校外“两篇文章”。


在线学习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路径。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应当如何发力?



      武丽志:从数字化在高校非学历教育中的应用领域划分,应包含教学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两个方面。当前,高校举办的非学历教育以传统集中面授为主,线上培训、混合培训的比例还有待提升。在管理方面,由于管办分离、归口管理的推进,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信息化的项目审批、收费、监管等平台,但是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

从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水平来看,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数字化是将传统线下管理业务网络化、平台化,第二个层次是大数据支持的非学历教育全流程、全方位质量监管,第三个层次是构建数字化支撑的、现实生态与虚拟生态深度融合的非学历教育新生态。很显然,多数高校非学历教育数字化还处在第一层次,或者第一、二层次之间。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目的不是把传统的面授培训都搬上网络,而是要促进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满足更多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初衷,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高校非学历教育大有可为


在线学习

展望未来,高校非学历教育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有哪些增长点和提升点?



      武丽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学校1560所)、成人高等学校249所。总体来看,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全民终身学习需求相比,我国高校面向社会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潜能和活力还未得到充分激发。经过《规定》出台后3年时间的规范,接下来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必将更加稳健。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大胆做如下预判:

一是伴随社会各界对教育培训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高校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识觉醒与持续提升,高校非学历教育必将在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供给,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规定》对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的规范要求,也将逐步从“外部要求”变成“内在自觉”。

二是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非学历教育。高校非学历教育要将加强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效果,引导学员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高校要投入更多精力于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创新。高校非学历教育须由过去“接受委托后,请老师上课”的简单办班思路,向“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高质量”方向发展。高校发展非学历最终靠的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更不是以低价取胜。因此必须通过内容与教学的改革创新,增强学员学习的存在感、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服务领域将更加广泛。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基本上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委托培训,还有少量的社会招生培训。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拓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研学、各类实战训练营等。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定期面向社会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公益培训。

五是高校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持续性将逐渐增强。与当前非学历教育多是短期培训不同,个性化、长周期、跟踪式的培训项目将逐步增多并渐成趋势,这样的非学历教育更能有效服务学员个体专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持续变化的用工需要,同时也倚赖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深度互动。

六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必将加快推进。未来,在线培训以其便捷、灵活的特点必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先进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培训,从而丰富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内容、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当然,数字化并不排斥“线下”。近两年在一些城市火起来的“夜校”就反映了老百姓对进入大学校园集体学习的渴望。

七是伴随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等终身学习制度的创建和完善,高校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将实现常态化收集和存储,并依据规则进行积累、转化。同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工作业绩成果与培训成绩等也将逐步实现基于学分的衔接、沟通,从而避免重复学习,提升终身学习效率和效果。

八是高校非学历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即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同时,国际化也体现在高校非学历项目(课程)设计、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如项目(课程)获得国际认证,证书得到国际认可,等等。

特别关注目录


观察

非学历教育:高校继教发展的更广阔空间

专家观点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以高质量非学历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非学历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以创新破难题 以优解促提升——持续推动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

院校特色实践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苏大夜校是如何“出圈”的?

宁波开放大学:让社会培训成为开放教育新品牌

威海职业学院:创新体制机制 树立威职培训样板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10月刊(总第108期)

往期干货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远程教育》,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