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波音的难题就是特朗普的难题

文摘   2024-11-14 23:30   北京  

伴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幕,波音公司最近为期七周的机械师罢工也以和解告终。

大规模的裁员已经开始,预计波音将裁减全球员工总数的10%(约17,000个工作岗位)。

根据谈判结果,位于西海岸波音工厂的33,000名工人的工资将大幅增加。第一年增长10%,未来4年内累计增长约25%。

更艰巨的改革调整还在前面。这家美国王牌企业从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波音罢工事件对本次大选的两党共同强调的主题“让美国重新伟大”是个注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重新振兴美国工业的未来并非那么光明灿烂。

那些在大选中充满激情、狂喊口号的选民,却未必愿意整天去跟机器打交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实际上早就失去了那样的技能。

是内因决定了华盛顿工业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

近年来,华盛顿不断强调和加强“再工业化”,在大幅投资重点领域和基建的同时,试图通过贸易战、高关税壁垒和遏制芯片对华出口的极端政策,为“再工业化”提供保障。

波音罢工事件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政策是难以持续的。

波音一直是美国制造业实力的晴雨表。作为全球和美国最大的商用飞机制造商和重要的国防承包商,波音体现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当然也有当前面临的挑战。

最近的劳资纠纷导致该公司损失超过 60 亿美元,揭示了美国制造业更深层次的断层线:维持有竞争力的工资、劳动力、产品质量与全球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项决议将机械师的平均工资推高至每年19,309 美元,表明了波音的实力所在。然而,旷日持久的谈判,包括两项被拒绝的提案和工人对传统养老金福利的持续需求,凸显了美国工业转型的复杂与艰难。

继续提高工资而不是提高生产力只会延迟整个企业的转型。事实上,波音事件表明,老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重振美国工业实力的途径在于解决根本挑战:实现劳动关系现代化,投资于劳动力发展,在保持卓越制造的同时拥抱创新。同时也在于,要有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劳动力愿意投身到制造业之中。

华盛顿试图推进促进这一转变的政策:投资于技术教育、支持研发和基础设施现代化。

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涉及一代新人的价值观念、工作观念的重构。

这些内部改革,而不是外部障碍,将决定美国制造业能否在21世纪继续发展。

塑造美国制造业未来的力量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不可能靠打压外部竞争对手实现。

波音公司自己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波音与最大的海外市场和重要供应商中国的成功合作,增强而不是削弱了其竞争地位。过去几十年的合作产生了大量订单,外包加工则优化了成本,并保持了波音公司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将注意力和资源转移到遏制外国竞争,特别是中国制造,非但无法解决这些核心挑战,反而会因减少市场准入和破坏供应链损害美国的竞争力。如果按照特朗普在竞选时的口号式政策表态,这个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

然而,华盛顿的政客更倾向于推动对抗性政策。

这种倾向源于多种因素:一是选举政治引起的政治动机,直截了当的“外部对抗”叙事更有可能赢得选票;

第二,过分关注就业人数而忽视工业升级必然性的认知偏差;

第三,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压力,这些压力源于传统工业区选民和工会的要求。

因此,我们观察未来的华盛顿的工业政策,不是看口号喊得多么响亮,更不是听华盛顿恐吓的调门有多高,而是华盛顿的工业复兴计划会怎样通过内部改革,而不是限制外国竞争来实现。

the end

谢谢您的支持!

枢密院十号
挖掘解密全球最新军武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