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跟着港区走的
“集装箱”派出所
其实,早在2002年,穿山港区开工建设伊始,穿山港区派出所筹建组就先期进入。当时,派出所没有属于自己的营房,就暂时“落户”在码头公司的办公房,一旁再搭建几个集装箱用来扩充面积。
穿山港区派出所旧址
“派出所跟着港区建设一起走,这样才能全程保卫港区建设一切顺利。”谈起那段历史,现任穿山港区派出所负责人的唐喆表示,穿山港区作为国家级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多、任务重,许多都是重点工程,有了民警驻守执勤,诸如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案件得以及时、有效处置,涉及工业原材料的偷盗案件得以“逢案必破”,确保了港区建设进展。
随着穿山港区建设不断推进,这个“集装箱”派出所也“挪”了3次地,曾经简陋的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新派出所营房设施齐全,全所一共有10位民警和30位辅警。
穿山港区派出所现址
2024年2月22日,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杨青玖实地走访调研了穿山港区派出所。他强调,要大力推进共治警务建设,拓展服务管理范围,更好地服务港口安全有序运营,为服务海洋经济、护航一流强港贡献更多公安力量。
“交所合一”模式
撑起港区平安
打开地图可见,穿山港区派出所是宁波这座城市最向东的派出所之一,管着港区里里外外的交通、治安、法制宣传等等,每一项都是事关港区正常运行的大事。
派出所进港区走码头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疏堵保畅是他们最关心的事,也是做得最多的活。“港区已连续8年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超1000万标准箱,这个数字背后就是庞大的集卡车车流。”派出所实行“交所合一”模式,负责交警工作的王丞表示,要千方百计保障交通顺畅,运输顺利。
穿山港区派出所民警辅警在码头开展日常巡逻
为了确保车辆通行效率,派出所细化任务分工,重要时刻,全员都是交警。“集卡车最担心滞留,一旦滞留就容易产生各类问题。”王丞表示,为了避免发生车辆滞留问题,他们前期也做了大量功课,比如联合企业提前开展突发模拟演练,为进港司机提供停车场地,把物流公司、车队拉进“微信群”提供24小时港区交通、气象等预警服务。
派出所进港区走码头开展安全宣传工作
一系列的服务举措也让集卡车司机感受到了公安民警的“速度”和“温度”。港区某车队负责人吴师傅满意地表示:“对于司机而言,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收入。在穿山港区跑运输,大伙都很放心,哪怕是繁忙时刻,货运行程也没有受到耽误,一切都很顺利很快捷。”
“红色联盟”凝聚
一流强港建设向心力
随着港区面积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增多、贸易物流集聚,穿山港区派出所单打独斗的治理模式明显不适应当前港区发展现状。为破题求变,2015年起,穿山港区派出所党支部创新发展“红色联盟”党建联建共同体,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警务工作。目前,派出所已与其他9家党支部(总支)达成共建协议。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升级为‘联盟合战’。”副所长单云洋是所里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兵”,直言“红色联盟”共建机制的运作着实帮派出所解决了不少难题。以往,派出所的工作无法“下海”,难免会形成一些工作盲区和漏洞,通过“红色联盟”共建机制的“搭桥借船”,民警就可以借助海事和边检的力量顺利出海。在海上开展反诈反偷渡工作就是一大先例,从去年开始,派出所已出海40余次,面向100多艘货船、工程船等开展了反诈反偷渡宣传,帮解了不少船企缺乏相关宣教活动的难题。
有了“红色联盟”共建机制加持,这座与港共生的派出所渐渐找到了一个警务工作良策。“在这个机制下,我们可以发挥‘警+’的最大效应。”据介绍,在“红色联盟”框架下,2024年以来,派出所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了50余场次安全宣防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100余次,举行开门纳谏活动20余场次。这样的联动模式还被成功运作于综合治理、联合整治、普法宣传、除险保安等各项内容,为筑牢港区安全防控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