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光合作用疑难问题解析

教育   2025-02-01 23:22   山东  

光合作用疑难问题解析

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积极开展新教材内容集体备课活动,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深度挖掘教材。并对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度解析。从“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移与能量转化”;“卡尔文循环中“C”的去向以及暗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淀粉或蔗糖等)”


一、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移与能量转化


    光反应过程包括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两个步骤,是在类囊体膜上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进而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同时也产生O2


二、卡尔文循环中“C”的去向;暗反应过程中的产物

卡尔文循环分为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RuBP(C5)再生阶段。在羧化阶段C5与CO2反应形成2分子的甘油酸-3-磷酸(C3);还原阶段将C3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产生2分子的甘油醛-3-磷酸,其中1分子的甘油醛-3-磷酸转化形成糖类。在RuBP(C5)再生阶段另一分子的甘油醛-3-磷酸转化形成RuBP(C5)。由此可见,卡尔文循环中“C”最终流向(CH2O)和C5。甘油醛-3-磷酸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也可透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

三、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去向

   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二糖(蔗糖)和多糖(淀粉),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


    长期以来,糖类曾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的唯一产物,而其他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是植物利用糖类再度合成的。的确,这些物质一部分是再度合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特别是在藻类和高等植物正在发育的叶片中。利用14CO2供给小球藻,在未产生糖类以前,就发现有放射性的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和有机酸(如丙酮酸、苹果酸)。以*C-醋酸供给离体的叶绿体,光照后,14C进入叶绿体中的某些脂肪酸(如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中。由此可见,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也都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一)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


淀粉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的。当卡尔文循环形成丙糖磷酸时,经过各种酶的催化,先后形成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葡糖-6-磷酸、葡糖-1-磷酸、ADP-葡糖,最后合成淀粉(图3-32)。

(二)蔗糖在胞质溶胶中合成

        蔗糖是在胞质溶胶中合成的。叶绿体中形成的丙糖磷酸,通过磷酸转运体运送到胞质溶胶。在各种酶的作用下,丙糖磷酸先后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葡糖-6-磷酸、葡糖-1-磷酸、UDP-葡糖,蔗糖-6-磷酸,最后形成蔗糖并释放出Pi,Pi通过磷酸转运体进入叶绿体。

(三)淀粉和蔗糖合成的调节      

如前所述,丙糖磷酸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最初糖类,也是光合产物从叶绿体运输到细胞质的主要形式。它既可形成淀粉,暂时贮藏在叶绿体中,又可被运到胞质溶胶中合成蔗糖,蔗糖又可运到非光合组织中去。因此,在叶绿体里的淀粉合成和在胞质溶胶里的蔗糖合成呈竞争反应。当胞质溶胶中的Pi浓度低时,就限制丙糖磷酸从叶绿体运出,这就促进淀粉在叶绿体里形成。相反,胞质溶胶中Pi浓度高时,叶绿体的丙糖磷酸与胞质溶胶的Pi交换,输出到胞质溶胶中合成蔗糖。

    Pi和丙糖磷酸控制着蔗糖和淀粉合成途径中的几种酶,其中ADPG焦磷酸化酶是调节淀粉生物合成途径的主要酶,此酶活性是被甘油酸-3-磷酸活化,而被Pi抑制。白天,光合作用形成较多甘油酸-3-磷酸,与ADPG焦磷酸化酶结合后,便催化形成淀粉。晚上,光合磷酸化停止,积累在叶绿体里的Pi浓度便升高,便抑制淀粉形成。因此,白天或光照下甘油酸磷酸/Pi的比值高时,合成淀粉活跃;在夜晚或暗处则抑制淀粉合成,转而合成蔗糖(图3-33)。

生物好教师汇聚国内一线初高中生物教师,每天提供生物知识总结、学习技巧、中高考资讯、学科资源。



孔苏生物
生物好教师精选初高中生物知识,每天免费分享各类生物实验、试题、课件等资源,帮助更多生物老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