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文摘   2024-12-06 11:25   重庆  

新华社快讯: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跟小编一起去看看秀山传统节庆中最隆重赶年的习俗吧!



春节在土家族的传统节庆中最隆重,土家人有赶年的习俗。赶年的意思就是比汉族要提前一天过年,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为什么要提前一天过年?传说明嘉靖年间,年关将至,朝廷却调土家兵赴江苏、浙江协剿倭寇。按路程计算,等不到过年就得出发,否则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为使土家官兵保持高昂的斗志,大家商议,决定提前一天过年。过了年再出发征讨倭寇的土家兵作战英勇,荣立“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功绩,就过起了“赶年”。三十天丰盛的午餐首先要供奉给老祖宗及家庭中的亡灵,并一同献上佛纸,佛纸上用毛笔书有“今逢除夕之期,虔备冥钱……,即日化炼”。午饭后,人们便到先祖的坟前烧纸钱放鞭炮,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远近的村落。晚上,千家万户围在熊熊燃烧的自家火塘周围,边烤边聊直至深更半夜。


秀山春晚

春节杀年猪

春节打磁吧

土家族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相传,土家人的祖先从湖南迁来秀山,有的坐杉木船,有的坐柏木船,有的坐青杠木船。因船速不一,到达有先有后,人们将到达的日子定为“过年”。也有人说,“过年”是祖先出征打仗、出发的时间,或者归来的时间。秀山土家人“过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地域而不同。如:石堤彭、白、李、马、蔡、田六大姓为三月三;酉水田姓为四月八;李姓为七月初一。过族年,要在祠堂,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统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祭祀结束,土家人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长达三、五日之久,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

过年吃团圆饭

过年舞龙灯

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观念、思想情操和一定的宗教观念。通过它,可以探索到土家族文化的历史渊源。过赶年的习俗,表达了土家人对邪恶势力的反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能世世代代促使土家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不断流传,而且也是土家族反抗压迫的备忘录。过赶年习俗中,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亲情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时间之长,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研究价值。它对于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土家族的过赶年起着一种社会调节器的重要作用。


过年跳花灯

“春节”申遗成功 有哪些重要意义?专家解读→

2024-12-04 23:34:23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是我国内涵最深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传统节日。对全球华人来说,春节为什么如此重要?“春节”申遗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我们来听专家解读↓↓↓

02:15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萧放:春节之所以被申请为人类非遗,因为春节里蕴含了非常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春节的一个特别价值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情感的聚合,这是一个巨大的凝聚力。春节是回家的节日,我们对我们的祖先、先贤都要做纪念,这里充分体现了一个历史的伦理价值。同时,春节又是一个新旧时间的交接点,是辞旧迎新的一个重要日子,它跟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春节有家庭的伦理、历史伦理、社会伦理、自然伦理,是个综合性的节日,所以它在中国的节日里非常特殊。

据介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力正日益走向世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春节视为法定节假日,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萧放: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大喜事,对世界人民来讲,也是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春节每年也在向外走,但是真正把它作为人类非遗的话,它的影响力会更大,因为人类非遗强调这个项目的人类性价值。从年前的腊八到正月十五,这几十天里,中国人进入了一个非常祥和的状态,大家喜气洋洋地过春节,体现了我们爱好和平、祥和的氛围,营造的价值观对我们当代世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价值就是我们的春节和立春相近,春节符合自然伦理的价值,跟生态和谐的价值,对于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喜讯|春节申遗成功!

中国旅游报 2024年12月05日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4日电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是春节?





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4日22时12分,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44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遗产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此次申遗成功,不仅使得春节这一“中国年”从全球华人最大的节日升级为世界人民共享的国际节日,也有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促进全球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未来加强对春节相关习俗、技艺和知识的传承与研究,提升青少年自觉保护和参与春节相关活动的意识,创新保护实践,并密切关注相关潜在风险,是保护“春节”这一人类非遗的主要措施。而全球各地的所有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不分地区民族,都是“春节”这一遗产的所有人和守护者。



附录:《春节申遗片脚本》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中国人基于日月运行规律、物候变换周期,以及农业生产生活节律,创造了传统历法体系,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实践。

正月初一是春节,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为了迎接新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五,人们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度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辞旧迎新这样的重要时刻,与家人团聚是中国人内心最热切的期盼。每当春节来临,身在异乡的人们,都会带着一年的收获,准备好给家人的礼物,踏上回家的旅程。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各家各户清洁美化环境,采购年货、烹制节日食品。人们祭祀灶王爷,礼敬天地,祈望家宅平安、生活美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了欢庆新年,家家户户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喜气洋洋。腊月三十是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每逢此时,全家团聚、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合家安乐,是中国所有家庭的美好心愿。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共同制作、分享年夜饭;围坐守岁、通宵达旦,迎接新年的到来。在福建永定土楼中,林姓同宗的16户人家,每家都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共享年夜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更岁交子,人们在爆竹声中,辞别旧岁,迎来新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正月初一,是传统新年的开始。人们着新衣、戴花胜、祭天地、拜祖先,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共庆佳节。人们逛庙会、闹社火、赏花灯,丰富的社区实践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欢度春节的春节体验,可感、可知、可行、可观、可品。由此而来的年味,承载着中国人精神家园中的深刻记忆。该遗产项目,为中国人所共享。在全国各地,有广泛实践,直观生动地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民众的创造力。社区的春节欢庆活动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民众参与度。舞龙,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民俗活动。

中国广大民众,是该遗产项目的实践者。长辈组织家庭成员,在过年期间的家庭活动。社区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等,负责操办欢庆活动。手工艺人负责年画、灯彩、窗花等年节用品的生产制作。在实践中,男女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儿童和青少年是重要参与者。该遗产项目的相关礼仪、习俗、传说、歌谣等传统知识和备制年节用品的生活技能,以及节庆活动的乡土知识等,在家庭和社区内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有一定专业技能要求的相关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以师傅、师生传承的方式代代延续。该遗产项目,融入了正规教育体系,通过大中小学和职业院校,传授给儿童和青少年,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该遗产项目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性别平等、粮食安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在过年丰富的实践中,人际关系得到调适,情感纽带得到加强。人们都会真切地体验到亲情、友情和乡情,促进了人际间的和谐交流。

该遗产项目,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区团结的重要作用,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与期盼,激发着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不断赋予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注:上述脚本整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


秀山文化旅游
秀山文化旅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