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伙伴,觉得自己聪明又潮流,决定用ChatGPT来写一个交易机器人,帮他在Solana生态上撸点羊毛。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他只需要告诉ChatGPT他想干嘛,AI就哗哗哗地给他生成了代码,看上去专业又高级。小张心里一阵窃喜,觉得自己省下了一笔请开发者的钱,何乐不为?
于是,他按照ChatGPT的指引,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钱包密钥填进了代码里,运行了一下程序。结果呢?钱包里的2500美元直接蒸发!
后来他一查,发现自己输掉的密钥直接被偷偷发到了一个钓鱼网站。黑客大佬那边倒是动作利索,拿到密钥后,半小时内就把小张的钱转走了。链上的数据甚至显示,这个钓鱼地址目前已经收集了超过10万美元的“赃款”!
这事儿咋回事呢?难道ChatGPT变成了黑客的内应?其实不然。 它就是个“单纯”的AI,学了点编程知识,见啥抄啥,结果不小心把钓鱼代码也学进去了。就好比你小时候背错了乘法口诀,觉得“3×7=28”也挺顺口,然后一脸自信地教会了班里的同学。AI嘛,谁让它不懂啥叫“良心”呢?
而这背后藏着一个专业名词,叫“AI投毒攻击”。听起来有点像谍战片吧?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故意往AI模型的训练数据里加一些恶意内容,比如钓鱼代码、不靠谱的算法之类的东西。 AI就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不管学的对不对,只要听到了就记下来,最后还满心欢喜地传授给你。于是,你也傻乎乎地跟着犯了错。
黑客可太懂这些了。他们不一定非得搞你,而是从源头下手,把毒药喂给AI,再利用AI的“无知”帮自己完成犯罪。结果呢,AI成了偷钱的“外包工具”,黑客自己轻轻松松就数起了钞票。而你呢,只能看着空荡荡的钱包,怀疑人生。
这事儿听着玄乎,但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AI靠数据训练,训练数据有问题,AI输出的东西自然也有问题。就像你小时候听了邻居大爷教的“秘籍”觉得能长高,结果练了三年发现不仅没长个儿,反而秃顶了。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该怎么办?难道以后就不敢用AI了吗?当然不是。AI还是很有用的,但你得学会防范这些潜在的坑。
第一条铁律:不要随便把自己的私钥交给任何代码,哪怕是AI生成的。 私钥是你的命根子,就好比银行卡的密码,谁拿到了谁就能掏空你的钱包。如果必须使用私钥,也要确保代码是可信的,最好用加密方式来保护。
第二,AI生成的代码不是圣旨,千万别闭着眼睛全盘接受。 尤其是涉及到交易和钱包的操作代码,每一行都要仔细检查。你不是程序员?那没关系,找个靠谱的朋友或者专业人士帮你看。宁愿多花点时间,也别图省事把自己的资产送出去了。
第三,AI平台的开发者也得背点锅。 他们在训练AI的时候,就得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查,避免那些带毒的内容混进来。要是实在避免不了,那就得在AI生成结果的时候加个提示,比如“此代码未经安全检测,使用需谨慎”。对吧?给用户打个预防针总是好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一个道理:再聪明的AI,本质上还是个工具。它帮你赚钱的同时,也有可能帮别人偷你的钱。 关键在于你怎么用它。用得好,AI是你的好帮手;用不好,它可能直接变成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