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冰壶球竞赛规则(2024)

百科   2024-05-17 22:49   四川  

【编者按】桌上冰壶球竞赛规则(2024)是经中国老体协初审后在首次中国老体协主办的全国桌上冰壶球教练员、裁判员(骨干)培训班上采用的最新版竞赛规则。


桌上冰壶球竞赛规则(2024)

目录

规则1:球台          

规则2:球

规则3:赛场

规则4:赛前练习

规则5:竞赛项目

规则6:投球                                        

规则7:自由保护区        

规则8:得分与胜负                         

规则9:非比赛双方责任造成的球形非正常变动

规则10:球队的场上行为                              

规则11:比赛计时

规则12:比赛迟到

规则13:比赛中断                                  

规则14:球队暂停和技术暂停                       

规则15:裁判                                      

规则16:服装

规则17:循环赛排名办法 

规则1:球台

1.1球道:尺寸为2152±10mm×370±4 mm的长方形,两侧边比中间高不超过 2 mm。球道周围被凹槽包围,两侧凹槽宽度至少40mm,两端凹槽宽度至少80mm。“START” 标志位于球道两端中部,宽度为45mm,“START”标志和圆垒之间平行于底端的直线为底线。两条底线之间的距离为 2060mm±10mm。球道上距底线622±3 mm且和底线平行的两条线为H线。H线和底线之间与球道两边线平行且距两边线距离相等的直线为中线。圆垒由若干同心圆组成,1号圆、2号圆、3号圆、4号圆的直径分别为38 mm、114mm、190 mm、266 mm,误差不超过正负1mm。圆垒圆心位于中线之上,离底线的距离为137 ±1mm。经过圆垒圆心平行于底线和H线的两条直线为T线。球卡(HACK)固定于“START”标志之上,两侧和边线距离相等。球卡(HACK)位置一端为投球端,另一端为目标端。

球道上“前、后、高、低”的定义:所在的位置越接近目标端底端,该位置就越靠前或高,反之为后或低。

 


球卡(HACK)

 

1.2有效区:球道上目标端H线与底线之间的区域。

1.3 自由保护区:球道上目标端T线和H线之间除了圆垒的区域(下图灰色部分)。

1.4 双人赛预置球点:双打比赛中须将双方各一球在预定位置摆放好再开始投球。预置球点为预置球摆放的参照点,有以下四点:

A点:目标端H线和圆垒之间的中线的中点。

B点:目标端中线上T线之前半个球的距离的点。

强A点(以下简称P(A)):目标端三号圆外沿和T线交点到目标端H线垂直线段的中点。

强B点(以下简称P(B)):目标端三号圆外沿和T线交点。

以上四个点位的选择和摆放办法见规则5.2.3。

1.5球台的整体高度为75±10cm。

1.6赛前将球台台面调整至符合比赛的水平要求,同一场比赛期间不再进行水平调节,除非出现影响比赛进行的重大变化。

1.7  在比赛过程中,因球桌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台面水平重新调节或更换球桌,重调水平或更换球桌之前的比赛结果保持有效。

1.8从赛前官方练习(见规则4)开始到比赛结束之间,不得对球道进行改变滑行效果的处理;如果比赛期间球道上出现影响球滑行的物体,应及时清理干净。

规则2:球

2.1球由钢球和塑料外壳组成,主体为扁圆体,球的顶部有一小把手,球的壳体直径为38 ±0.2mm,整体高度为31.5± 0.5mm,球的重量为72—85克,同一场比赛中,每个球的重量相差不超过0.2克。当钢球位于中心位置时,与内部圆环内侧壁间隙最大不超过0.5 mm。

2.2禁止对球作出任何改装。

2.3无论何种比赛,比赛双方用球数量相等,同一方球的颜色一样,双方球的颜色必须明显不一样。 

2.4未投球的放置位置如图所示:

团体赛、个人单手赛

个人双手赛

双人赛

2.5有效球:

对于投出的球,符合以下两种情形的其中一种即为有效球:

(1)、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球垂直投影触及有效区;二、球整体越过目标端H线球垂直投影触及H线被认为未整体越过H线);三、球没有任何部位触及凹槽底部。

(2)、所投的球因触及有效球而未越过目标端H线且停留在球道上,同时球没有任何部位触及凹槽底部。

2.6无效球:对于投出的球,不满足有效球条件的,都为无效球。

无效球的放置秩序:相同颜色的球放同一侧,从底角沿着底端边框依次放满球后,然后沿着边框依次摆放。如下图所示:

2.7 球形:球形是指有效球的分布情形。

规则3:赛场

3.1比赛区应与观众区隔离,比赛期间,除指定的工作人员、裁判和参赛球员,其余人员不得进入比赛区。教练和替补队员在指定的区域就座,教练和替补就坐位置的安排应有利于其观察比赛。

3.2根据赛制以及场地条件,赛事组办方应合理规划每个比赛区,合理放置可供球员、记录员、裁判员就座的座椅,以有利于比赛的顺利进行。单片比赛场地宽应不少于3.5米,长应不少于4.5米;球台投球端与场地隔离挡板不少于1.2米;球员就座的位置与球台的距离不少于0.7米;裁判、记录员就座的桌椅位于球桌的目标端方向,距离球桌不少于0.5米。

团体赛赛场示意图

3.3记分牌应就近放在便于记录员操作的地方,并有利于球员及观众观看比分。

3.4团体赛或双打比赛,双方球员的座椅应位于球桌两侧,个人比赛双方球员座椅可以位于球桌两侧,也可以位于球桌同一侧。

规则4:赛前练习

赛前练习分适应性练习和官方练习两种。

4.1适应性练习:

4.1.1适应性练习应安排在官方练习之前。

4.1.2练习时间由赛事组办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2官方练习:

4.2.1 官方练习安排在每场比赛正式开始之前进行。

4.2.2官方练习时间双方相等,练习时间由赛事组办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2.3猜币环节在官方练习之前进行。团体赛的猜币由裁判召集双方队长进行,双人赛的猜币由双方运动员指定一人进行,单人赛由双方运动员进行。

4.2.3.1如果采用猜币等方式直接确定首局先后手选择权(团体赛或个人赛)或预置球点选择权(双人赛)的,猜中者选择首局先后手或预置球点,对方选择球的颜色,后手方先练球。

4.2.3.2如果通过投球进垒(LSD)决定先后手(图体赛、个人赛)或预置球点选择权(双人赛)的,猜中者选择练球先后或选择球的颜色,比赛双方的LSD应分别安排在各自的官方练习之后进行。

4.2.3.2.1一方赛前官方练习完毕,立即进行投球进垒,每个球员(不含替补)各投1球,通过所投的球位置计算每位球员的LSD对应值。另一方等对方LSD之后进行官方练习。LSD的计算方法如下表:

所投球触及的圆(取小)

LSD对应值

1号圆

1

2号圆

2

3号圆

3

4号圆

4

未触及任何圆

5

4.2.3.2.2双方球员所得的对应值相加,合计分值小者一方获得首局先后手的选择权或预置球点的选择权。

4.2.3.2.3如果双方LSD合计分值相等,通过对比双方所有球员LSD不同最小值确定先后手的选择权,不同最小值小者获首局先后手选择权或预置球点的选择权。如果通过对比不同最小值还不能确定哪方拥有选择权的,通过猜币确定。

4.3一方练球时,对方应保持安静,不发生影响练球方的行为。

4.4 双方都使用本方用球进行赛前官方练习。

规则5:竞赛项目

根据比赛双方人员构成的不同,竞赛赛目分为三大项:团体赛、双人赛、个人赛。无论何种比赛,每场比赛都由若干局构成,一般为偶数局(不包括加赛局)。

5.1团体赛 

团体赛根据双方球员的性别构成,分男团、女团、混团比赛。

团体比赛中,双方各用8个球。

5.1.1男团、女团

5.1.1.1 双方上场比赛球员各为4名,每方可以有1名替补队员,1名教练。

5.1.1.2 首局先后手在官方练习前通过猜币确定或在官方练习后通过LSD确定,此后各局得分方为先手方,如果双方都不得分,先后手保持不变。

5.1.1.3 投球次序:每局比赛,双方轮流投1球,直至将各自的8球投完。每队上场的4名球员分别为一垒、二垒、三垒、四垒。一垒负责本方的第1球和第2球的投球,二垒负责第3球和第4球的投球,三垒负责第5球和第6球的投球,四垒负责第7球和第8球的投球。双方将各自的8个球投完为一局结束。

5.1.1.4球队在比赛开始前由领队或教练向裁判或赛事组委会指定人员在赛事竞赛规程规定时间提交本队的参赛人员安排,包括:各垒位队员、场上队长和副队长、替补队员、教练等。一场比赛的双方垒位安排一经公开,除了按规定进行替换,在该场比赛结束之前不得更改。一方不得在双方垒位公开之前通过任何方式打听对方的垒位安排。

5.1.1.5队长的职责:有裁判辅助系统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次数内向裁判提出关于判罚的挑战;向裁判提出暂停;向裁判提出换人;比分的确认;签字确认比赛结果;其他需代表球队的事项。队长不能行使队长职责的,由副队长行使。如队长被换下,不再另行指定队长,由副队长行使队长职责。如赛前未指定副队长的,由替补行使队长职责。

5.1.1.6球员的替换:教练或队长在比赛局间或局中轮到本方投球时向裁判提出由替补队员替换场上队员。被替换下的队员不能再上场比赛,应退出比赛区到指定位置就座。一场比赛,一方最多只能替换一次。替补队员的垒位即为被替补队员的垒位,其他队员的垒位保持不变。

5.1.1.7一个球队参赛队员不能少于4人,否则将被判负。

5.1.1.8比赛一般采取10局制,前5局结束中场休息,中场休息时间由赛事主办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5分钟为宜。

5.1.2混合团体比赛:

混合团体比赛除以下几点规定,其余都与男团、女团比赛相同:

5.1.2.1每队必须有2名男队员和2名女队员,不设替补。一方的男女队员必须轮流投球,垒位安排为:男、女、男、女或者女、男、女、男。

5.1.2.2队长和副队长必须是不同性别。 

5.1.2.3比赛一般采取8局制,前4局结束中场休息,中场休息时间由赛事主办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4分钟为宜。

5.2双人比赛

5.2.1双打比赛中,双方各用6个球。

5.2.2双人比赛分男双、女双、混双,可以有一名教练,没有替补队员。如果一方有一名队员不能参赛,该方将被判负。

5.2.3每局比赛开始投球前,双方在预置球点各摆放一个预置球。一个球队如果选择了A、B点的其中一点,对方就只能放在A、B中尚未被选择的另一点。同样,一个球队如果选择了P(A)、P(B)点的其中一点,对方就只能放在同侧P(A)、P(B)中尚未被选择的另一点。

预置球的摆放:

A点:放置球的时候,球的中心点与A点基本垂直重合。

B点:球的中心点与B点大致垂直重合时,垂直下视时球的边缘与T线相切。

P(A):应大致让球的中心和P(A)重合。

P(B):球位于T线之后并于T线相切于P(B)点。

5.2.4首局预置球点选择权在官方练习前通过猜币确定或在官方练习后通过LSD确定,此后各局非得分方获预置球点选择权,如果双方都不得分,预置球点选择权保持不变。

5.2.5 A点或P(A)的一方为该局的先手方。

5.2.6每场比赛每方最多只有一次选择P(A)或P(B)的权利。

5.2.7每局比赛,双方轮流投1球,直至将各自的5球投完。不同局的比赛同一队的两名队员的投球次序可以不同,但投第1球的队员必须投第5球,另一队员投第2、3、4球。双方将各自的5个球投完为一局结束。

5.2.8在投第4球之前(双方所投的球数相加),所有有效球(包括预置球),不允许被击出有效区,否则,对方有权根据投球后的球形,选择:(1)、投球有效,保持击打后的球形;或(2)、投球无效,恢复击打前的球形,并且,所投的球作废,犯规方不能重新投球。

5.2.9比赛一般采取8局制,前4局结束中场休息,中场休息时间由赛事主办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3分钟为宜。

5.3个人比赛:

5.3.1比赛双方各为1人,可以有1名教练。

5.3.2 双方轮流投一球,将各自8个球投完为一局。先后手确定办法同团体赛。

5.3.3 根据投球时对持球手的规定的不同,分为单手赛和双手赛。

5.3.3.1单手赛

对于比赛选手的投球时持球的左右手的使用不作限制,可以使用左手投球,也可以使用右手投球,一场比赛过程中左右手可以任意使用。

5.3.3.2双手赛

一局比赛中,一位比赛选手的左右手必须各投4个球,对于左右手的使用次序,不作限制。

每局开始前,投球端左边凹槽放置四个红球、四个蓝球,右边凹槽放置四个红球、四个蓝球,取左边的球必须用左手投,取右边的球必须用,右手投否则将被判犯规,对方球队有权根据投球后的球形,选择有利于本方的结果:(1)、投球有效,保持投球后的球形;或(2)、投球无效,恢复投球前的球形,并且,所投的球作废,犯规方不能重新投球。

规则6:投球

6.1投球是指将球的底部与球道接触将球推出,使球向前滑行。

6.2同一场比赛,双方始终在球台的同一端投球。

6.3投球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6.3.1比赛双方必须按照规定的投球次序进行投球。

6.3.2每局比赛先手方应等裁判示意或相关裁判辅助系统提示开始投球时方可开始投第一球。

6.3.3投球时,除非经赛事主办方特别允许,非投球手不得手扶球台。

6.3.4将球推出之前,应将球放在球卡(HACK)内,底线之后。球是否在底线之后以裁判观察角度或视频裁判辅助系统的摄像角度为准。

6.3.5从球越过投球端底线至球离手,中途不得出现停顿。

6.3.6球越过投球端底线后,不得再将球回拉后再向前推。

6.3.7 投球时,推球线路应基本成直线,球离手后不得出现内拐。内拐犯规的判定标准:球离手后,在到达目标端H线之前的滑行线路中最靠近球离手一侧的边线的点出现在投球端H线之后或触及投球端H线(是否触及投球端H线以裁判观察视角或视频裁判辅助系统的摄像角度为准)。如果始终沿着中线向前推球,无论球的线路如何,都不作内拐犯规处理。

6.3.8 球出手时,投球手不能抬离球道,待球离手后继续在球道上有所停留后方可抬离。

6.3.9 投球时,投球之手不得越过H线。如果投球之手离H线过近导致裁判无法判断其是否越过H线,应视为越线。

6.3.10 推出的球的底部接触球道向前滑行,不能出现侧滚。

6.3.11  如果启用投球通道辅助器,投球不受上述第6.3.4—6.3.9条限制。通道辅助器必须放在整体不越过投球端H线的区域(垂直投影触及投球端H线将被认为没有越过投球端H线),并且标志线延长线与球卡(HACK)标志相触,球离手后,球必须从投球通道中穿过,如果球穿过投球通道引起通道辅助器越过投球端H线、或标志线延长线未与球卡(HACK)标志相触,将被视为投球犯规。一方投完球后,不许触碰通道辅助器,直至对方投完球后方可。通道长 25cm ,宽9cm,高4cm。

投球通道辅助器

6.4、对于违反6.3各条规定的投球处理:对方球队有权根据投球后的球形,选择有利于本方的结果:(1)、投球有效,保持投球后的球形;或(2)、投球无效,恢复投球前的球形,并且,所投的球作废,犯规方不能重新投球。

6.5如果一方投球违规,但双方以及裁判都没有当即发现,而在另一方投出球后才发现,对犯规方不再进行处罚。

6.6如果一方误投了对方的球,等该球静止后,换成本方的球。

6.7出现投球次序错误后的,无论是否做出相应的处罚,双方剩下的所有的球所对应的垒位不变。如一方出现连续投球的错误后被随即发现,对方按上述第6.4条规定处理后,连续投两球。如双方和裁判均未及时发现投球次序错误,导致双方未投的球数相差两球或两球以上、或按对应的垒位将球投完时先后手出现错误,本局重赛。

6.8翻转球、弹击球、摔出球的处理:

6.8.1翻转球是指投球方投球后,经撞击后翻转(侧立、底部搭在其他球上等同翻转)在有效区上的球,翻在有效区外不算翻转球。翻转球垂直投影触及有效区但未触及周围凹槽都将被认为翻在有效区上。未经撞击翻转在有效区的球,作为无效球直接移出有效区。

6.8.2弹击球是指一方投球后撞击边框后弹回并撞击有效球的球。弹回在有效区但未触及有效球的球等同无效球直接移出有效区即可,不作为弹击球处理。

6.8.3摔出球是指投球力量过大导致翻出桌框之外的球。

6.8.4一方投球造成翻转球、弹击球、摔出球,视同犯规,对方有权选择:(1)、投球有效,翻转球、弹击球、摔出球成为处置球由对方处置;或(2)、投球无效,恢复投球前的球形,翻转球、弹击球、摔出球成为处置球由对方处置;

对方在处理处置球时,可以将其移出有效区,也可以在有效区内不影响其他有效球的情况下,任意放置。如果对方在处理有效球时,移动其他有效球,恢复被移动球的位置,剩下的处置权作废,未处理的处置球移出有效区。

6.9 如果因非犯规因素影响投球的,经裁判允许,可以恢复投球前球形,重新投球。

6.10球形的复位:

由双方友好协商进行,当双方对复位无法形成一致时,由裁判进行复位。如果一方犯规造成球形无法准确复位,裁判应本着有利于非犯规方的原则,尽量大致恢复到位。双方应无条件接受裁判的复位,即使双方认为裁判的复位是错误的。

6.11球损坏的处理:

6.11.1球员投球前,如果觉得未投的球不符合比赛要求,经裁判许可后,可以启用新球替换,如无可替换新球,可使用已投的本方球进行替换。

6.11.2如果投球过程中,发现球有损坏,可以停止投球,并经裁判许可后,替换新球,重新投球。如果裁判认为球没有问题,中途停止投球的球员将丧失本次投球机会。

6.11.3如果球已投出,裁判认为球的破损不至于影响比赛,无需恢复原先球形,只替换破损球即可;如果裁判认为破损的球对比赛造成影响,应恢复投球前球形,更换新球后重新投球。

规则7:自由保护区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团体赛和个人赛项目,不适用于双人赛项目。

7.1在投第6球(双方所投的球数相加)之前,对方在自由保护区内的球不允许直接或间接被击出有效区。

7.2 当对方只有一个有效球且该有效球位于自由保护区时,投球方不能将该球直接获间接地击出有效区。

7.3违反上述7.1、7.2规定,对方有权作出以下选择:(1)、投球有效,保持投球后的球形;或(2)、投球无效,恢复投球前的球形,并且,所投的球作废,犯规方不能重新投球。

7.4球体垂直投影触及圆垒或T线的球不能认为位于自由保护区内。球员在判断球体垂直投影是否触及圆垒或T线,可以向裁判进行确认,裁判应予以告知。裁判在判断球体垂直投影是否触及圆垒或T线的时候,如果感觉没有把握,可以借辅助工具进行测量,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移动了被测量球,该球将被认为未在圆垒之上或未触及T线。如果没有辅助工具,裁判又感觉肉眼无法判定,应遵循鼓励进攻原则,判定该球位于自由保护区。

规则8:得分与胜负

8.1每局结束,要进行计分。

8.1.1在圆垒上,一方比对方最接近圆心的球更接近于圆心的所有的球每球计一分。

8.1.2球是否在圆垒上的判定:球体垂直投触及圆垒,该球被视为在圆垒上。

8.1.3得分的确认:由双方确认后告知记录员。双方在确认比分时如无法判定两个球中哪一个球更接近于圆心,可以求助裁判,裁判可以直接判定或启用计量工具,如果没有计量工具且裁判无法判断哪一个球离圆心更近时、或通过计量工具也无法确定哪一个球更接近于圆心时,该两个球视同离圆心一样近。当裁判使用计量工具出现失误时,双方各被测量球将被判定离圆心距离相等。

8.1.4如果在确认得分前,一方如果移动位于圆垒上的球,对方有权作出以下选择:(1)、按移动后球形进行计分;或(2)、恢复移动前的球形。如果恢复的球形有困难,裁判必须作出有利于非犯规方的处理。如果原先双方有球离圆心的距离非常接近而无法明显区分谁更近时,必须裁定非犯规方的球更接近于圆心。

8.2所有规定的局完成后,累计双方各自每局的得分,总分高者胜;如果双方平分,加赛一局,直至分出胜负。

8.3一方如出现大比分落后,可在比赛的半程之后提前认输。

8.4通过计算,一方的得分在不考虑犯规情况下已不可能超过对手得分,不管是否计时,比赛都将提前结束。

8.5在一局的最后一投完成之前,双方不能就球离圆心的远近比较关系向裁判进行询问,但可以就球是否触及圆垒问询裁判。

规则9:非比赛双方责任造成的球形非正常变动

9.1比赛过程中,由于非比赛双方原因造成球形变动,应对球形进行复位。如果有球已无法回到原先位置,应尽量将该球恢复至接近于原先位置且不影响原先各球离圆心的远近比较关系。如果双方不能就复位达成一致意见,裁判也无法就对当局得分结果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球的复位作出正确的判断,该局重赛。

9.2当一方正常投球时或投球后,有效区内的球在无撞击的情况下自行轻微移动,但不影响得分计算,保持滑动后静止的位置,无须复位,否则,对自行滑动的球应该进行复位。

规则10:球队的赛场上行为

10.1赛场包括但不限于比赛区、观赛区、记录区等,比赛区是指双方球员进行比赛的围合区域,和观赛区隔离。观赛区包括观众区和教练、领队替补判指定就座区等。记录区包括赛事记录、后台服务、比赛监控等区域。

10.2球队根据赛程安排、按照赛事规定要求进入比赛区,比赛正式开始后,上场比赛球员留在比赛区,教练、替补等其他不上场比赛的人员在指定位置就座。

10.3对于不服从裁判对比赛秩序管理的球队领队、教练、替补或其他相关人员,裁判可以向其出示黄牌警告,警告后再犯时,裁判可以出示红牌并令其离开赛场,并给对方球队加一分;严重的,可以直接出示红牌,令其离开赛场并给对方球队加一分。

10.4在指定位置就座的教练、领队、替补队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不能在非暂停比赛期间与上场比赛队员进行交流。球员只有在中场休息时间可以在比赛区外和本队其他人员进行交流。

10.5当球员进行投球时,对方除了即将投球的球员,必须在自己座位静坐,不能做出影响投球方举动,即将投球的队员可以静静地站在投球端附近,准备投球,但必须和对方投球球员保持合理距离,以免影响其投球,否则,裁判将出示黄牌警告,警告后再犯时,裁判可以出示红牌,并给对方球队加1分。

10.6投球方各球员可以在本方就坐一侧靠近球桌轻声商讨战术。

10.7因一方撞动球桌、或用身体任意部位触碰有效球导致球形非正常变动的处理:

10.7.1球形的非正常变动是指有效球在没有撞击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位移,导致有效球的远近比较关系发生变化或影响得分关系。非故意造成球的轻微震动并且有效球的远近比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无需处理。

10.7.2由非投球方导致的球形非正常变动的处理:

10.7.2.1如果投球前球形发生变动,投球方有权选择将球形复位还是不复位,然后再进行投球;

10.7.2.2投球方如果正在投球,有权选择终止投球动作,并重新投球。

10.7.2.3如果球已投出,投球方有权作出有利于本方的选择:(1)、投球有效;或(2)恢复投球前球形,并重新投球。

10.7.2.4 无论按何种情形处理,非投球方都将失去下一次投球机会,由非犯规方连续投球。

10.7.3 由投球方导致的球形非正常变动的处理:

10.7.3.1 如还未投球,丧失此次投球机会,并且非投球方有权选择是否恢复球形。

10.7.3.2 如果已投球,非投球方有权作出有利于本方的选择:(1)、投球有效;或(2)、恢复投球前球形,投球作废。

规则11:比赛计时

11.1 计时比赛

11.1.1在十局制的比赛中,每方球队整场比赛有30分钟的比赛用时;在八局制的比赛中,每方球队有24分钟的比赛用时,整场比赛每方实际用时为每局各自用时的累加。比赛有关组织方如有特别时间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11.1.2比赛时间的显示应能被双方队员看到。当一方用时只剩最后3分钟时,裁判必须进行提醒,且每隔一分钟提醒一次。当一方用时只剩最后1分钟时,每隔15秒提醒一次。最后15秒进行读秒。

11.1.3因一方迟到,引起一场比赛的局数减少,比赛时间按以下规定进行减少调整:

减少的时间=减少局数×3分钟

11.1.4加赛时,每局双方有3分钟的比赛用时。

11.1.5比赛先手方的计时从裁判示意“比赛开始”时开始计时,直到投球后让出投球位置(由裁判计时)或到指定位置按交换计时键(由比赛双方计时)为止,然后开始计算后手方的比赛用时,直到后手方投球后让出投球位置或到指定位置按交换计时键为止,又开始计算先手方的用时,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一局所有球投完并且球道上的所有球静止为止,双方计时暂停,进行计分。计分完毕,直到下一局的先手方开始投球时又开始下一局的计时。

11.1.6当裁判根据场上情形觉得有必要中断比赛时,停表不计时。

11.1.7 犯规处理、球队暂停、技术暂停时停表不计时。

11.1.8如果一方需要重新投球,应由裁判回拨相应的比赛计时。

11.1.9如果一局比赛需重赛,计时钟应回拨至上一局开始的时间。

11.1.10如果一方有故意影响计时行为,裁判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判罚。情节较轻不影响剩余比赛正常进行的,犯规方将被判罚失去下一次投球机会;情节严重,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裁判可以直接对犯规方进行判负处罚。

11.1.11如果一方干扰对方投球,除按规则10进行处罚外,投球方的计时应进行相应回拨,如无法对计时进行回拨,应相应增加对方的用时,并提示双方。

11.1.12如果一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整场比赛,将被判负,但当一方还剩整场比赛最后一投,所剩时间不足以让其从容投出,计时器到时鸣叫后五秒内投出不作超时处理。当一方意识到所剩时间不足以完成所剩未投球的投出,可以示意放弃所有的未投球而不作超时处理,由对方单方连续投完其未投球并进行相应的得分计算。

11.1.13计时系统无法继续正常计时或发现计时出现错误且无法纠正时,由裁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处理:(1)、比赛转成不计时方式继续进行,已有的计时作废;或(2)、比赛中断,比赛中断处理见规则13。

11.2、不计时比赛 

在不计时的比赛中,如果裁判认定一方投球时用时过长,应予提醒,如果在提醒后10秒内球还未投出,将丧失此次投球机会。判断一方是否用时过长,大致参照计时比赛的用时。

规则12:比赛迟到

如果一方未按规定时间到赛,根据迟到时间长短,分以下情形处理:

12.1迟到3分钟以下,被视为第一局结束,对方得一分且获得第二局的先后手选择权或预置球点选择权。

12.2迟到3分钟以上(含3分钟)到6分钟以下,被视为两局结束,对方得2分且获得第三局的先后手选择权或预置球点选择权。

12.3如果一方迟到6分钟(含6分钟)以上,比赛不再进行,对方获胜。

规则13:比赛中断

如果比赛因非比赛双方原因中断,重新比赛时从中断处开始;中断时,如一局尚未结束,需保持中断时的球形;如果不能保持的,裁判必须仔细记录中断时的球形,并由双方签字确认,以便比赛继续进行时恢复中断时的球形;如裁判无法及时记录,该局比赛重赛。

规则14:球队暂停和技术暂停

14.1在一场比赛的规定局数内,双方各有一次60秒的球队暂停使用权。如出现加局,每一加局双方各有一次60秒的球队暂停使用权。

14.2只有场上的队长或在指定位置就座的教练才能提出球队暂停。

14.3只有轮到本方投球或局间才能提出球队暂停请求。队长或教练向裁判做出“T”手势为请求球队暂停动作。

14.4球队暂停时间从教练来到场上和队员开始交流时开始计算。

14.5教练只有在本方叫暂停时方可进入比赛区和本方球员进行交流,如需要有翻译,翻译也被允许进入赛场。另一方可以隔着隔离带和本方教练或领队进行交流,但比赛球员不得离开比赛区,教练和领队等也不得进入比赛区。

14.6暂停时间用完,教练和队员必须停止继续交流,马上返回指定位置。

14.7技术暂停:当场上有队员受伤时、比赛器材发生影响比赛的损坏需要更换或修复时、裁判认定的其他可能影响正常比赛的情况发生时,裁判可以做出技术暂停的决定。

规则15:裁判

15.1每项赛事设一名裁判长,若干名裁判,若赛事规模较大,可以设若干名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工作。

15.2裁判应根据本规则和《桌上冰壶球裁判法》等规定进行执裁。

15.3 比赛期间,球员应服从裁判安排,听从裁判指令。裁判做出的裁决,比赛双方必须无条件服从。

15.4一方如对裁判的裁定有异议,可以根据赛事组委会的相关规定,向裁判长进行申诉,裁判长根据申诉做出的决定是比赛的最终决定。

15.5对于本规则未尽事项,裁判根据场上具体情况,本着公平、公正、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原则进行裁决。

15.6裁判长有权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比赛进行干涉。

规则16:服装

16.1  球队的着装应整洁统一。

16.2球队的服饰应符合赛事组委会的规定。

规则17:循环赛排名办法

17.1在循环赛未结束期间,如需进行排名,按以下办法进行:

(1)、按胜负场次的积分;

(2)、如果积分一样,按球队名字进行先后列示,但排名一样。按队名列示顺序由赛事组办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7.2循环赛结束,按以下办法进行排名:

(1)、积分高者排名靠前。

(2)、积分一样,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名次:

a、通过胜负关系确定排名;

b.通过净胜分或DSC(DSC为球队所有LSD得分总和除以比赛场次)确定排名。通过净胜分进行排名的,净胜分高者排名靠前,如果净胜分一样,总得分高者排名靠前;通过DSC进行排名的,DSC小者排名靠前,如果DSC一样,比较双方的最小的不同LSD得分确定排名,小者排名靠前。

c.如果通过以上办法还不能确定排名的,通过指定一位球员加投LSD确定排名。

17.3赛事组办方可以根据具体的赛事对以上的排名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桌上冰壶球
桌上冰壶球运动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