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代表通道”开启!6位代表传递高质量发展强音→

时事   2025-01-15 11:37   广东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6位省人大代表与媒体“面对面”,分享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畅谈履职心声、传递信心力量。


打好“大科学装置牌”、发挥大湾区优势聚集人才、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代表们围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话题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李小男

打好“大科学装置牌”

打造创新型科普基地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分享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下一阶段的建设规划。



李小男表示,广东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大,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集中区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这都为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法治保障。


“江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李小男介绍,江门周边已经建成有两座核电站——阳江和台山核电站,核反应发电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中微子,且测量距离理想,为实验提供了最佳的科学条件。在实验站建设过程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省内高校作为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面参与关键部件研发及工程建设。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运行后,将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中起到旗舰的作用。”李小男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从设计到建造等多个领域在国际都处于先进水平,为破解科技难题、探索宇宙奥秘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建成将拓宽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布局,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陈志勇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以创新成果回馈社会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微电”)董事长陈志勇分享了他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的思考与体会。


陈志勇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技术研发中,全力攻克行业痛点,最终研发出微电独特的三点式结构专利技术。他介绍,该技术的安全设计能够在电池遭遇过热、短路等极端情况时,迅速启动多重防护机制,确保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提升产品安全性。凭借这一技术,微电成功打入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的供应链。


陈志勇感佩于微电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诸多支持。他回忆,微电成立之初资金有限,但场地、设备、研发投入等各方面都亟需大量资金。当时,恰逢广东省政府有专利技术抵押贷款的政策扶持,微电由此抵押贷款了两千万元。“借助抵押贷款资金,我们快速完成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他说。


他还带队前往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揽人才,特别是从一线城市科研院所引进了以博士、硕士为主的核心研发团队,涵盖电池材料、工艺设计、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


廖石秀

深化科技赋能

加速乡村产业振兴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讲述了她投身石漠化治理、发展油茶产业的心路历程。



2006年,廖石秀带着启动资金和油茶种苗回到家乡乐昌市云岩镇,开启创业之路。为荒山“织绿衣”的18年里,她深刻意识到,振兴一个产业,可以带活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经济。


过去,云岩镇石漠化情况严重,山地农业利用价值不高,成为阻碍当地村民增收的瓶颈。后来,廖石秀在参加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活动中,和韶关学院、华电电科院等科研团队建立了联系。专家们通过要素分析、实地调研,给出了“光伏+油茶+林下经济”的解决方案。为此,廖石秀给部分油茶林装上了光伏板。


廖石秀表示,“光伏+油茶+林下经济”的要素互补模式,不仅缩减了石漠化土地面积,植被覆盖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前期分析和经济测算,单一油茶种植每亩每年产值约3000元,如今加上了光伏与林下经济,每亩年产值已达到17000至19000元。


“在‘百千万工程’这个大棋盘里,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而发展产业的目的之一是带动就业。”廖石秀说。近年来,她融资建起一家年产200吨一级食用山茶油的油茶加工厂,每年向云岩及周边乡镇的乡亲提供工作岗位60多个。同时,她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投身油茶产业。



张弩

“互联网+医疗”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好医”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张弩首先列出了一组数据:广东实时在粤人口超过1.5亿;单以常住人口基数计算,广东每千人床位数4.95,医生数2.83、护士数3.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回应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就要对粤东粤西粤北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和城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定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张弩建议,要实现设施上的扩容,因地制宜强化县、乡、村的床位、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儿童、妇女和常见多发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同时,在人才上扩容,加强基层医护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张弩还建议,在目前的人力和设施条件下,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更多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化雪荟

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分享了对职业教育培育时代所需技能人才的思考和体会。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平台,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乘势而上。”化雪荟介绍,广东全省拥有93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占据了广东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0年间为社会输送了约769万技能人才。


面向数智化转型新生态,化雪荟介绍,佛职院通过订单班入职某新能源电池制造业企业的学生,带领团队完成车间将近10万个传感器与智能制造系统的链接,推动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由80%提升到85%,为产线提升利润5%。


在化雪荟看来,职教出海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她介绍,佛山是黄飞鸿和叶问的故乡,佛职院联合77所兄弟院校及出海企业打造的国际职业教育公共品牌“功夫工坊”,将佛山功夫“师徒传承、久久为功、精益求精”的精神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内涵相融合,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职教友人、中资企业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标准,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推动教随产出。


汪之涵

发挥下游应用带动作用

针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如今,该公司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成功切入成长空间广阔、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的新赛道。


汪之涵表示,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广东优良的产业生态息息相关。“广东布局了培育上游材料设备、中游设计制造、下游封测应用的产业链集群。面对日趋完善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我们这些从事技术创新的同行更加有信心,一定能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广东省打造半导体产业高地、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他说。


半导体产业既属于高端制造业,又是众多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汪之涵建议,加强对半导体制造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多种金融手段,对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半导体制造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汪之涵还建议,要发挥下游应用的带动作用,针对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产业进行相关芯片技术的前瞻布局,在发展初期导入国产芯片共同研发。



编辑:马娉婷

主编:张彦冰

审:戴西安

三审:王媛媛


广东新闻联播
主流媒体 权威发布 广东卫视每天晚上18:30分 与您相约,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