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疫苗中的“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即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预防手段,能够同时对抗这三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些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容易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校中暴发流行。今天,我和小编一起了解这三种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染性极强,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
典型麻疹的四个阶段:
潜伏期:约6—18天。
前驱期:一般为3—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和周身乏力。
出疹期:多于发热后的3—4天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躯干、四肢、手足,最后波及全身。
恢复期:出疹3—4天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皮肤有糠麸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暴发流行,儿童是易感人群。未曾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暴露于麻疹病毒后,显性感染率高达90%以上。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症状:
腮腺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
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
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占80%以上。冬春季节高发,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暴发流行。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症状:
发热1-2日即出皮疹,开始于面部,1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和足底无皮疹。
出疹时有低热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伴有表浅淋巴结及脾肿大,以耳后、枕后、颈后淋巴结明显,有轻度压痛,但不融合亦不化脓。
皮疹一般持续3日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消退。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人群普遍易感,极易引起传染。
麻腮风疫苗全称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具有“三苗合一,同防三病”的效果。该疫苗用于预防风疹、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这三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效果显著。
接种前: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无发烧、感冒等急性疾病。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过敏史,特别是对疫苗成分过敏,应先咨询医生。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接种后24小时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持续哭闹或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儿童:接种前应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接种的适宜性。
按时完成后续剂次:确保孩子在接种疫苗后按时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以保证免疫效果的持久性。
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打针部位可能出现红肿和硬结。
直径小于15mm:一般无需处理。
直径在15-30mm:可在接种后24小时内冷敷局部,48小时后用热毛巾热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孩子。
直径大于30mm:应及时就医。
发热: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发热,这是疫苗固有特性引起的。通常情况下,疫苗引起的发热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加强观察、多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发热通常在注射疫苗后24小时内出现,体温在38℃左右,持续1-2天。如果出现高烧或持续三天以上,应立即就医。
皮疹:部分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大多数在数天内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皮疹严重且持续三天以上,伴有精神不佳、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可以,麻腮风疫苗与其他疫苗一样,接种后正常的户外活动是安全的,新鲜空气对宝宝有益。但应避免直接对着风扇或空调吹风,以防着凉。
可以,一般接种疫苗24小时后即可洗澡。针口沾水后可用棉签轻轻擦拭,保持接种部位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