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一)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及野生动物。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口腔黏膜、破损皮肤、胎盘或输血传播。
黑热病潜伏期一般为3-6月,发病比较缓慢。
主要症状有: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或者肝)肿大、贫血、鼻衄、齿龈出血、并伴有消瘦、咳嗽、腹泻和失眠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发病早期除了有发热及腹泻等症状外,还有夜啼和烦躁等现象。
黑热病虽然可以治疗,但是一旦患有黑热病,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会更为严重,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婴幼儿患病后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严重。
黑热病可防可治,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治疗黑热病,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避免误诊延误病情。来自或曾到过本病流行区的人,如果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肝脾肿大以及贫血,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痊愈率较高,大多不会再次感染,偶或复发。
(1)对传染源的管理
强化培训,努力提高黑热病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加强犬只管理,明确限养规定,推广犬驱蛉等控制措施,对病犬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积极消灭传播媒介-白蛉
圈舍、禽舍、狗窝、空置的房屋及山洞都是白蛉孳生的场所。为了减少白蛉的孳生、降低白蛉的密度,我们在发现的黑热病患者居住地,对白蛉孳生场所进行全面消杀。并对圈舍、禽舍等白蛉孳生地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
(3)加强个人防护
在白蛉活动季养成不露宿,使用蚊帐、蚊香的习惯。提倡家庭装置细孔纱门、纱窗。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必要时在身体裸露部位涂驱避剂,做好身体裸露部位的防护。尽量做到人畜分居,以减少黑热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