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3月生,济阳区回河街道淮里洼村村民。2024年第12期“济南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
走进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淮里洼村,会在一处房舍前看到一位老人时常端坐在门口晒太阳,她就是李春生的远房婶子张宗英。虽然老人已经103岁高龄,但看起来红光满面,身体壮实,说话声音爽朗。张宗英和丈夫膝下没有儿女,时年李春生由爷爷口头允诺过继给了张宗英做儿子,于是,便有了后来张宗英和李春生长达半世纪的“母子”情缘。
“叔婶给了我全部的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报恩须趁早。”李春生说,受“孝老爱亲”家风的熏陶和影响,他从小就孝敬叔婶,6岁时就给叔婶端饭、扇扇子,抢着拉风箱催火给叔婶烧水喝。初中毕业后当兵4年,月津贴才六、七元,他体恤叔婶每天下地干活不容易,便打紧开支给叔婶寄些钱改善生活。回想起来,现年67岁的李春生来到叔婶家半个世纪有余。
李春生的叔叔76岁那年突患脑血栓,他和妻子百般呵护3年,最终因病去世。李春生按当地风俗以儿子的身份将其叔安葬,使老人得到了善终。自叔叔去世后,他更是加倍悉心照护“小病不断,大病常犯”的婶子,使她数次转危为安,且身体越来越硬朗。
张宗英患有心脏病、肺结核、气管炎等多种疾病,每当犯病时,李春生总会在第一时间将其送医院治疗。有一次,张宗英犯了心脏病晕倒,李春生立马跑步找村医救治,缓解后接着送到医院诊治,挽回了婶子的生命;后来张宗英查出子宫癌,李春生将在单位入股的2000元钱撤回,又借了1000元,带婶子到济南医院做了手术,又经多方寻医问药,科学调理,精心照料,婶子身体告别了癌症困扰。
“孝顺,孝顺,关键是笃实的顺,春生坚决执着做到。”李春生的发小杨学胜介绍,2005年初,婶子向李春生提出搬出去住,原因是孙子到结婚年龄了还没有婚房,她要把房子让给孙子。此外,她居住的房子太挤,“老姐妹们”都不好意思来找她玩,太闷了。李春生为此筹集到5000元钱,买下村里临街闲置的4间瓦房,修整一新,并安装了生活灶、驱寒、消暑等设备用具。住进去的婶子笑着说,“瞧,春生简直就是亲儿子,为俺一个人办了敬老院。”而每天围拢来陪张宗英喝茶拉呱的老人们却说,我们也沾了您的光,在这“敬老院”说说笑笑健康长寿呀。
凡是能让张宗英开心的事,李春生都不折不扣坚持“顺”。床上用品,冬棉夏单的衣服,颜色款式大小,李春生都了如指掌,一切都及时按照婶子的意愿置办;婶子说床板硬,李春生便给买了气垫;婶子牙齿不好,他就经常炖豆腐、粉皮汤,蒸鸡蛋羹;婶子爱吃羊肉包子,他就舍近求远多跑路,到店子、回河做得好的店铺购买……
但是,就是这样“笃实”的孝敬,李春生有时也会遭到心情不好的婶子“数落”一番。有一次,李春生出门给婶子拿药,好动的张宗英就借机找“老姐妹”拉呱,出门时不慎滑倒,致右手腕骨折,李春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治疗康复后就加强了对婶子的“看管”。但婶子对他好一顿数落,说他限制了自己的行动、让自己心情不爽快,背负“恶名”的李春生只是笑笑、从不计较,反而为了照顾婶子方便,辞掉了月薪5000元的工作,选择离家近的小区当起了月薪1000多元的保安……
在李春生的带动影响下,他的孩子们也都真心实意孝敬老人。儿子、儿媳常给奶奶买红烧肉、德州扒鸡,抢着为奶奶过生日;女儿、女婿为奶奶更新了轮椅、小推车,还为奶奶购置了新衣服。“作为村里的老党员,春生叔时时处处模范带头,在孝老爱亲方面尤为突出,堪称榜样。”淮里洼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乐朋说,无论村里老人,还是老战友患病或遇到困难,只要听说,他或带补品去看望,或送钱救助;近几年,村里敬老院每周五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他常常前往迎送老人们,陪老人们拉呱,给老人们端菜、盛饭,村里哪位老人有困难,他都会及时出手给予帮助。
2023年6月,李春生听说城里几位退伍老兵组建起“小市场维持秩序志愿服务队”,他便在安置照料好婶子之余,自己每天早晚跑15里路前往执勤2小时,一直坚持了四个多月。维护秩序的同时,他带头帮助老年摊贩安排摊位,帮助他们推车、卸货、销售商品,受到群众赞誉。他还积极向周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孝文化”,深入浅出讲好“孝老四层次”,使“孝文化”在广大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如今的李春生,是百岁老人的“孝顺儿子”,更是一面鲜活的孝老爱亲“旗帜”。他所引领的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好媳妇”“好婆婆”层出不穷,淮里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孝老村”。
编审:张碧霄 原征 崔永久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风尚我先行
山东省移风易俗小戏小剧视频展播
情景剧《为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