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刚,男,汉族,1989年3月生,专科学历,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一专两员”。2024年第12期“济南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先天腿部残疾的他,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受诸多“不便利”,老师一句勉励的话语,让他心怀感恩之心,考入基层残联从事“一专两员”工作,全心全意为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群体提供专业帮助。从受助者成长为施助者,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却把真情注入工作,用奉献回馈社会,5年多从业时间里走遍辖区117个村庄、帮助残疾人达2800余人,从残缺瘦小的身体里迸发出远超常人的真情大爱。 在久负盛名的“黄瓜之乡”——济阳曲堤,村庄街巷中活跃着这样一位年轻人,他身材瘦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挨家挨户走访、探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慰问关怀和政策救助,人们习惯性喊他“小刘专员”。他就是刘方刚,现任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残联“一专两员”。 现年35岁的他,做这项工作已经5个多年头。从走访残疾人、辅具适配、无障碍改造到协助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本身作为残疾人的刘方刚,工作兢兢业业,不辞辛苦,辖区117个村庄他都跑了无数遍,每年帮助残疾人达2800余人次。 工作日的早上,他会早早地出现在曲堤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收拾好整齐的桌案,在窗口上迎接前来办事的残疾人。 因为残疾人某些特定器官不健全,为了方便交流,刘方刚总是保持站立姿态,有时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残缺的腿部会连带着脚部出现浮肿,晚上回到家家人会心疼的落泪,感慨他这样工作到底值不值。 除了在窗口办理残疾人业务,刘方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下村走访,工作前三年他都是开着自己的三轮车走遍每个辖区村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雨雪冰霜从不停歇,有时遇到车辆难以通行的道路,他都会一瘸一拐的颠簸到受助残疾人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逐户逐项记下来,以至于辖区2829位残疾人情况他都了然于胸。 有时碰到“坏心情”的受助者,他都会耐心讲解、好言相劝,即使受到辱骂、讥讽也都一笑了之。在他看来,自己就是残疾人,其中受到的苦、淋过的雨心里再清楚不过,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给别的残疾人撑把伞、让他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 “小刘啊,你腿脚不方便,打个电话说下就行啊!”受助残疾人张贵友显然把刘方刚当成了自家人。刘方刚先后帮助张贵友申请到混凝土固定坡道、无障碍洗浴座便两用椅、全自动语音播报血压计(臂式)、遥控灯等器具,减轻了张贵友一家的生活负担。 像张贵友一样的受助残疾人,在刘方刚的小本子上还有2000多个,他们俨然成了刘方刚最为挂念的群体,每逢刮风雨雪天,他都会逐一问询家里是否需要救助服务,提起刘方刚认识的每个人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 对此,刘方刚认为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多跑一点路,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享受到方便,自己累点、苦点不算什么”。 幼年的刘方刚,不足满月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胫腓骨假关节,做过三次手术没有根治,12岁时两条腿仍然相差10公分,导致现在行走时一瘸一拐地,为此遭受过很多人的“另眼相看”。 当时的刘方刚开始出现消极心理,逐渐疏远于班集体,他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赵玉美观察到刘方刚的举动,给予暖心安慰,让少年刘方刚重拾起生活信心,成为了一个感恩社会、服务残疾人的有爱青年。 也正是赵老师的暖心话,彻底改变了刘方刚的人生命运。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毕业、找工作,刘方刚都成了同龄人身边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榜样,直至后来顺利考入济阳区残联工作,如愿成为服务残疾人群体的一分子。“多亏当时的赵老师,我要将这份恩情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多年后回忆起来,刘方刚对当初班主任的恩情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了报答老师当初的温情鼓励,更为了回馈社会、服务好每一位残疾人,刘方刚从本来的受助者变成了施助者。 在为辖区462户贫困残疾家庭建档时,他会用真情与残疾人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详细询问、记录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还会利用休息日,用自己所学的康复技术上门为残疾人推拿按摩、测量血压,早出晚归几乎是工作常态。 有一次,妻子摔伤成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治疗的半个月和出院休养的半年多时间里,刘方刚要频繁往来于医院、家庭和工作单位之间,还会定期上门给肢体二级残疾的王大娘测量血压,为独居残疾人孙大爷做饭煮水饺……原本身体瘦弱的刘方刚,那段时间体重竟然下降至不足百斤。 残疾人工作无小事,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他们,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方刚十分注重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起情感联系,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帮助。就这样,刘方刚用真情付出换来了残疾人及家属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获评2023年度“表现突出工作者”、市残联“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