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办的民生实事,如何与群众迫切需求“合拍”?“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推行就是为了解决了这一问题。民生实事广征民意,收集的项目精心筛选后,由人大代表投票决定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实事,通过一张张选票真正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人大代表推动和监督民生实事的落实,履职更实在、更有力。
2025年是高碑店市尝试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第六年,市委高度重视,市政府主动作为,市人大积极助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刚刚结束的高碑店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经市人大代表投票,从若干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产生了2025年20项民生实事项目。
①新建学府路、兴达街等道路工程,打通和平路东延(光华大街--中华大街段)等一批“断头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畅通群众出行。②实施东方路东延--方官污水处理厂管网水毁修复等工程,恢复重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中水管网及管线配套设施。建设47座充电站,涉及箱式变压器、高低压线缆、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车位车牌识别设施、消防设施、标识标牌、顶棚、安全护栏等配套工程及设施。规划704个充电车位,其中快充车位620个、慢充车位44个、V2G双向充放电车位40个。①对迎宾路、燕赵大街等道路主路,新华大街等道路人行便道,结乐胡同等小街小巷进行维修。②实施市区移植、行道树树坑修复及树洞处理项目,街道绿地围栏维修更换项目,杨柳飞絮治理项目。对主城区主街道两侧老旧环卫设施升级改造,取缔地下垃圾池及垃圾散点,建设简易垃圾收集站,同步建设简易公厕,补足我市城市公厕点位,满足服务半径需求。实施农村道路工程、游园建设、绿化亮化等,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方官镇、泗庄镇、肖官营镇、军城街道、北城街道、辛立庄镇、梁家营镇、和平街道、东马营镇、新城镇等10个镇的71个坑塘进行综合清理整治。将“Y024--东高科庄村路”等10条农村公路纳入2025年农村路网改造提升工程。共计9.541公里,按三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5-8.5米。为全市孕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在孕期开展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实现目标人群应筛尽筛。科学统筹,倒排工期,2025年底基本完成综合医院建设任务。成立竣工保障和迁址工作专班,研究制定验收认证、医院搬迁、新旧衔接等方案,梳理规范流程,明确时间节点,确保综合医院交付使用后高效有序组织实施。用好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持续增加北京专家接诊人次和高难度手术开展例数,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触手可及。2025年计划引进2-3个北京著名专家团队,同时争创2-3个保定市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一是改善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二是启动职教中心新建项目;三是谋划一所普通高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真正建设教育强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主题,大力举办规模大、档次高、效果好的文化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年计划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场。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以上,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全面依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科学统筹,倒排工期,2025年底基本完成文体中心建设任务。制定品牌定位和宣传策略,明确目标受众和宣传重点。积极与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拓展业务合作与创新发展。探索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模式,承接各类会议、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巩固已有村级快递服务站,推进空白行政村新建快递服务站。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快递服务站,满足农村群众日常寄递服务需求。结合校园体检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工作。组织脊柱侧弯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脊柱健康科普宣传。对脊柱侧弯学生进行自愿性中医药干预治疗。①持续强化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持续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联合融媒体中心设立食品安全“曝光台”,定期对未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经营主体予以曝光。②推动“药品监管、医疗器械监管、化妆品监管、案件查办和监管支撑保障能力”五个方面实现巩固提升,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加强房租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宣传。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按照“月月有招聘,时时有服务”原则,持续为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组织多场招聘会。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①为全市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居家养老床位195张,提升老年人及家属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②在全市新(改)建2-3个老年食堂,满足老年群体用餐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鼓励残疾人创业,计划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0人次以上。持续做好残疾人学历提升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全面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扎实推进辅助器具适配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严格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审核发放政策。建立困难重度智力残疾人长期照护体系。责编:吕建歧
投稿邮箱:gtvgzh@126.com
新闻热线:0312-2906800;291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