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危及生命安全。校园的消防安全文化直接关系着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思考如何在校园中建设消防安全文化,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为师生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让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学习和工作的安全港湾。
2019年4月,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主楼。
高校消防工作现状的分析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繁多的活动、复杂的人员流动以及多样的设施设备,给校园带来独特的安全挑战。虽然各所高校在消防安全方面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校园消防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高校消防设施装备的维护和更新。校园内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疏散通道和智能消防系统等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然而,资金限制和设施管理专业性的要求使这些任务的完成颇为困难。
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消防安全的文化建设。尽管法规和政策要求提供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但实际上高校中往往存在知识普及不足和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和员工在面对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反应不当,增加潜在风险。
近年来,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有一套较完善的消防安全措施,可消防事故仍不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设施维护不当、消防应急预案的不足以及学生和员工应急技能的缺失等。这提醒我们,即使在高校,也不能忽视消防安全文化建设和实施的重要性。
南开大学的消防设施。
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消防安全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安全理念,它强调在校园内建立和维护一种关注消防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文化氛围。其内容包括消防法规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以及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维护。这种文化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消防安全设施,还更加重视培养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它超越了遵守法规和政策这一层面的要求,渗透到高校校园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取向和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
在高校校园中建设消防安全文化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每位成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强化消防安全文化,可以提升学生、教职员工以及访客的警惕性,使之更快速、冷静地应对火灾风险,减少火灾事故、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建设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文化还有助于提升学校在校园安全方面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高水平的教职员工,促进学术和科研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消防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法规要求,更事关高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整体布局。
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以法规和制度的规范为基础
法规和政策在塑造高校消防安全文化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法规要求高校有必备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人员,并明确了校园内各类建筑物的消防标准,从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到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法规促使高校提高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夯实消防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第一,消防法规和政策强调消防设施和装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法规要求高校必须确保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的正常运作,以及消防设备(如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有效性。这些要求确保了高校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有效控制初期火灾,阻止火势蔓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第二,消防法规和政策对消防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这些法规和政策不仅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还强调了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高校必须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防范火灾、应急逃生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法规要求,还可以增强校园每个成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消防法规和政策为高校完善消防安全制度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提供了借鉴。南开大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完善配套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和管理人,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并定期检查下属各单位消防工作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学校每年与所有二级单位签订《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与属地消防救援部门签订《单位消防安全信用承诺书》,明确校园消防安全职责;制定《学校安防、消防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规范消防工程建设流程与监督管理;修订《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指南》,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
(二)以教育和培训的实践为重点
高校校园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日常有大量流动的学生、教职员工以及访客。因此,认识火灾风险、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高校校园的多样性意味着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员需要适应特定的校园环境和消防安全要求。定期的消防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每个人的安全意识,还可以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
身临其境的演练逃生、火灾报警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初期火灾的扑救等培训,可以使学生和员工更加冷静、迅速地做出正确反应。2023年,南开大学利用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安全教育馆,打造兼具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综合性体验教育平台。场馆内设置了VR(虚拟现实)体验、场景模拟、互动教学、知识科普和技能培训等五大类别展示体验项目,定制了15个功能板块,包括电动车起火模拟演示、宿舍安全隐患查找、灭火实训教学等。在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防安全教育,实现消防安全教育的可视化、常态化,让校园消防安全文化教育更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形式老旧、培训精准度不够,是目前各大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的“难点痛点”。近期,南开大学保卫处紧跟新媒体热点,了解学生关注,抓住关键“风口”,利用网络风靡的“网红蛙”,率先推出“‘南开蛙’消防答题送崽”活动,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度出现几十人排队答题的火热场面,更有学生多次要求“南开蛙”返场,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同时,保卫处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和师生需求,推出“一楼一策”定制型消防“微课堂”,以楼宇为单位,为各单位量身打造消防安全知识点、解密楼宇消防档案、传授应急逃生技能、进行实操灭火演练、协助制定疏散预案,师生员工整体消防能力和校园整体消防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南开大学消防答题活动。
(三)以设施和装备的优化为抓手
在高校校园内,要优先考虑消防设施和装备的现状,它是防范火灾、预警初期火灾、抑制火势蔓延和保护校园师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就现状而言,一些学校尚存在设备老化、损坏或不完善的情况,可能导致紧急情况下无法有效应对火灾,定期检查和维护的不足可能进一步加剧潜在风险。
为了提高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水平,应积极探索并采纳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新技术提升校园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效能和响应速度。如可以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和难以接近区域的监控探测,提前发现火源并了解人员疏散情况,为救援提供重要信息;利用传感器技术,通过烟雾探测器更精确地检测火源,减少误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采用VR技术进行消防培训,使学生和员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火灾情况,提高其应急技能;引入智能逃生系统,包括智能路标和声音导航,帮助人员更快速、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利用以上新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校园消防安全设施性能,使应对火灾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高校应积极投资和整合技术,持续优化校园消防安全设施。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有着百年历史,校内大部分建筑已年代久远,现有基本消防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安全工作要求。尤其是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楼宇,其内部布置的消防设施主要有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消火栓等,绝大部分楼宇内无烟雾探测器等消防预警设备,不能确保楼宇的消防预警全覆盖,更不能对房间内的初期火情进行预警,消防隐患重重。近年来,学校引进了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的独立感烟报警系统,有效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消防预警;搭建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给消防控制室和相关消防管理人员多点报警提示,以迅速响应达到对楼宇消防预控和防控的效果,提升楼宇的消防管理能力,实现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动态化识别、预警和调度处置,提高消防应急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
南开大学消防设施。
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一是资金短缺这一关键制约因素,易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二是大规模的学生和员工培训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三是复杂多样的校园环境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需要细致入微地规划和管理。
然而,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仍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前景。第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途径,智能监控、自动化设备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第二,社会合作和宣传的作用不可或缺,高校可以与社区、消防部门和行业伙伴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第三,领导层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消防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保障资源和支持,推动校园消防文化建设发展。
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可在综合管理、科技创新和社会合作等方面发力。高校应投入资源,确保全面实施消防安全文化;教育和培训计划须精心设计,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现代科技赋能改进设施,增强响应能力;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文化建设。未来,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在持续改进、投入、与发展规划中,每位师生员工可享有安全环境,校园整体安全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保卫处)
END
审校 | 林小志
排版 | 朱琳
扫码关注
平安南开园
共建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