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江苏全省上下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2025年的到来。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干?这一周,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接连举行。两场重要会议在讲够成绩、说透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七个“更加注重”和九项重点任务对明年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广大干部群众凝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在全省上下形成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强大合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以实干促实绩,把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实到位,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精准对接。26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吸引了全国425所高校、3000家企业参加,并见证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通过讲述3个故事、列举5个方面的优势,省委书记信长星从多个角度阐释“江苏为何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丰沃土壤”。成果转化、加强对接,是高频词,更是关键词。今年9月,教育部与江苏省就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3个领域,启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对于在宁高校而言,区域中心的建设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无疑是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成金的“金钥匙”。南京邮电大学仪器设备涵盖通信、电子信息、自动化等领域,有力支撑了相关技术研发、测试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的开展;东南大学梳理筛选了6G技术、信息超材料、抑郁症精准诊疗技术等十余项相关在转化和将转化成果,推动成果落地;南京大学将通过“中心+节点”的互动建设模式,全面融入并全力服务区域中心建设……对于南京而言,高校科研院所带来的科创支持,正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底气。相信大会带来的后劲,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南京的声声“回响”。苏南运河苏州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工;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开工;沪苏湖高铁开通,苏州南站和盛泽站启用;苏州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临近年末,苏州捷报频传。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凡此种种,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持续协同发力。今年以来,苏州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市经济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市场预期有所改善,生产供给稳步增长,内外需求总体稳定,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围绕下阶段工作,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表示,将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努力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大责任。“要大兴调查研究、完善思路举措、重抓推进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表示。纵观徐州这一年,项目招引建设“一路繁花”,从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到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从尖端智能的创新科技到精彩纷呈的基础设施建设。1—11月份,全市签约落地项目562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6个,呈现出产业集聚逐步加速、投资体量进一步夯实、项目质量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不断向前奔跑的徐州,必将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做好示范、提供新路径。“532”发展战略全面起势,“五大中轴”拉开大框架,“三个中心”构筑新优势,“两个示范区”夯实强底板,“六个常有”擦亮幸福名片,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历经淬炼更加彰显……回望常州2024年的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26日,中共常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发出了关乎未来的“动员令”:坚持“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不动摇,聚焦“532”发展战略不松劲,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锻长板与补短板、硬实力与软实力、整体与重点的关系,乘势而上续写新篇章,凝心聚力再创新辉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激发有效投资、拉动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要做细做实前期工作,狠抓项目推进实施,尽快形成实物量、投资量、工作量。”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表示。从年初,连云港全市各地签约、开工、投产潮声涌动,到年中,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有序向前,再至年末,连云港以奋进姿态抢进度、拼质效、保全年。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促进了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充分彰显了连云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希望。截至11月底,连云港市5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9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3.6%。以“项目建设”为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动力十足。回望淮安这一年,全市上下聚焦“走在前列、勇争第一、多作贡献”目标,取得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优的发展成绩,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领先,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开工增长11.5%、新竣工增长25.7%,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凡此种种,无不表明攻项目、优环境的持久努力正加快转化为产业实力、竞争优势。展望来年,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行稳致远、登攀新高?26日,中共淮安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召开,提出要紧扣“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县中振兴”这“四件大事”持续发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目标已定、方向已明、责任在肩,淮安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要锚定‘十五五’末GDP超万亿目标奋力攻坚,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这样说。前不久,泰州提出城市发展新目标:泰州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树立更高追求,努力实现GDP超万亿目标。这份底气来自于哪里?在于泰州产业特长,尤其是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化工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为泰州冲刺万亿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最年轻的地级市到万亿俱乐部后备军,泰州已经站在了历史性的起点上,让我们拭目以待。以时间见证时代,从来处观照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未来行进,每一天都是奋斗征程的进行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