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冯”被境外间谍拉下水,将窃密行为伪装成商务咨询!还把离职下属发展成下线,定期编写报告获取巨额报酬!详情披露

时事   2025-02-09 10:40   福建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侦破一起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委托在华调查咨询公司,以感情拉拢、金钱收买、合同包装、项目合作等手段,诱拉我核心要害岗位退休人员,搜集窃取我国家秘密的案件。


别有用心的咨询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为获取我国某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委托在华调查咨询公司在我国该行业内寻找“专业的咨询顾问”,并将该行业核心要害部门退休人员冯某列为重点拉拢对象。随后,该调查咨询公司人员频繁与冯某联系,利用其退休后保密意识松懈、与原单位在职人员仍有密切交往的便利条件,许以高额“咨询报酬”,极力拉其下水,希望冯某提供该领域核心涉密信息。冯某同意提供咨询后,该调查咨询公司与其签订合同,将搜情窃密行为伪装成商务咨询活动,妄图逃避法律制裁。
暗藏祸心的合作
合同签订后,冯某还将已离职的原下属江某发展为下线,打着推动项目运作的幌子,广泛动用两人在该行业积累的人脉资源,搜集、刺探相关核心重点项目建设初期的总体规划、部署考虑、项目进展等情况。然后,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定期编写所谓咨询报告,经过加密处理后提供给该调查咨询公司,再由该公司翻译整编发送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二人借此收取了巨额经济报酬。
锒铛入狱的结局
国家安全机关经缜密侦查,固定了冯、江二人的犯罪证据,及时破获案件。后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鉴定,冯、江二人向境外提供的信息中包括数份机密级国家秘密和情报,严重损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
最终,人民法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冯某有期徒刑六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江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十万元人民币。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开展保密教育提醒,清退国家秘密载体,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违反规定就业和出境,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脱密期结束后,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对知悉的国家秘密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此前,国家安全部曾多次发布提醒:

国家安全机关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惯用伎俩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简短的寒暄,一次网上的留言……可能不是简单巧合,而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设计的圈套。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常会以贴靠搭讪、交流咨询等形式寻觅“猎物”,进而实施拉拢策反。
别有用心的街头搭讪。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通常会紧盯核心涉密岗位人员,以问路、咨询等各种借口与其关注人员进行搭讪。当得到回应后,其会在交谈中套问个人基本情况,想尽办法留下联系方式,以“再请教问题”“交朋友”“请吃饭”等名义为日后进一步联系打下基础。在几次联系熟络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伺机套取我内部涉密信息,开展窃密活动。
处心积虑的公务交往。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乔装打扮身份,通过参加谈判、讲座、展会、研讨会等各种交流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识参会人员,并以现场交换名片等方式获取其重点关注人员联系方式,进而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以“请教问题”“交换意见”“结交朋友”等名义与被选定人联系约见,逐步实施拉拢、渗透,伺机开展窃密活动。
暗流涌动的网络社交。
利用网络开展策反活动,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较常使用的手段,比如他们会事先搜集我重要领域人员的电子邮箱,伪装身份后通过电子邮件结识攀拉;比如在各类论坛、聊天室、网络游戏中物色有价值对象等。在网络上成功结识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继续在线上保持来往伺机渗透,也可能从线上发展到线下,面对面实施策反。
再次提醒: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要始终明确底线、红线,时刻紧绷维护国家安全这根弦,不能以离岗离职为借口放松对自身的保密要求,不能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更不能充当境外机构对我实施情报渗透窃密的帮凶。如遇有以“咨询”“项目合作”等为名要求搜集提供涉密敏感信息的,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来源:红星新闻 综合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

近期热门视频

图片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图片图片

转发分享更多人↓↓

福州晚报
主流声音 百姓视角 文化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