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它们或伪装成熟悉的号码,或潜藏于网络的虚拟角落,无孔不入地威胁着我们的资产安全。反诈骗,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记住,任何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或邮件,都可能是诈骗的前兆;任何要求您提供银行信息、密码或转账的行为,都应该引起您的警觉。真正的银行和官方机构绝不会以电话或邮件形式要求您透露敏感信息。在遇到可疑情况时,保持冷静,及时与相关机构核实,或拨打反诈骗热线求助。让我们携手提高警惕,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金融环境。
一、大学生常见的诈骗类型
1.虚假购物交易
有些大学生生活费有限,常常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物或出售闲置以满足需求。骗子就会在这些平台发布低价售卖信息,然后以“有优惠、避开平台抽成”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添加社交软件私信转账进行交易,并在收款后拉黑消失。
2.租售微信号银行卡
网络上高薪租买银行卡、微信账号的人实际是诈骗团伙,被买走的银行卡极有可能被用于洗钱,而账号则有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租售银行卡、微信账号等互联网账号的行为涉嫌违法,请大家切勿参与。
3.高薪招聘
骗子以“高薪、知名公司”等噱头吸引正要找工作的大学生,接着要么以“中介费、报名费、推荐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后卷款消失;要么将其诱拐至境外的诈骗集团,暴力胁迫其从事诈骗行业,使其受尽折磨。
4.刷单兼职
骗子以“高薪、简单易做”等噱头吸引课余时间较多的大学生,表面上谎称是为商家刷销量,实际上就是刷单。起初几单会按规定小额返利,吸引受害人不断“完成任务”,受害人加大投入后再以“账户异常、未完成规定数量任务”等理由拒绝返利,最后拉黑消失。
5.无抵押“校园贷”
骗子以“免抵押、到账快”的噱头吸引钱不够花的大学生来贷款,接着要么以手续费、保证金等理由要求贷款人转账后卷款消失;要么是在放贷后收取超高额利息,并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欠款。
二、如何预防诈骗
1. 增强反诈骗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防诈骗教育活动,学会保护个人信息,比如不随意透露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不在社交平台发布带有个人身份信息的照片等。
2. 不感情用事:对于网上求助消息要求转账,要电话联系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反复确定信息的可靠性,不轻信、不盲从。
3. 交友要谨慎:在网上交友时,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或文件,警惕网络色情聊天、反动宣传。
4. 网络购物须知:选择合法的、信誉度较高的网站交易,不贪图小便宜,避免与未提供足以辨识和确认身份的商家接触。
5. 提高网络法律意识: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不随意攻击各类网站,不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
6.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提供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
7.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三、防诈小口诀
验证信息真,不给诈骗机。
密码自己守,诈骗难得逞。
疑窦最先行,电话慎接听。
汇款需谨慎,防诈护财富。
正版软件购,假冒网站防。
投资需冷静,防骗自我明。
网络虚拟高,真假须分明。
不轻信、不泄露、不汇款,防诈三部曲。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却也潜藏着各种诈骗陷阱。我们不能让骗子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而要像罗曼·罗兰所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识破诈骗的真相后,我们依然要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热爱这充满希望的校园生活。反诈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智慧为剑,斩断诈骗的黑手;以警惕为盾,抵御骗子的侵袭。正如培根所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在面对诈骗的逆境时,我们要展现出坚韧的德行,坚决与诈骗行为作斗争。
END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jgtw007
统筹监制:袁颖
责任编辑:江姝婧
文案:郭辰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