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仕公子,一名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的文学小编。漫步乡村大地,以笔书写,真实记录乡村点滴;悉心观察,用心展现乡村风貌;娓娓讲述,用口传递乡村故事;倾情奉献,助力乡村振兴之路绽放光彩。今天,仕公子要为大家讲本地龙砂村抗日英烈钟效培的感人故事。
钟效培:为革命事业燃烧青春
作者:仕公子
一、少年立志,踏上革命征程
钟效培,1914 年 6 月诞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龙砂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钟家整日辛劳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钟姓在龙砂村是小姓,常受外村及本村大姓家族豪绅地主的欺侮。为改变受欺凌的处境,本家长者集资送钟效培读书。他先入私塾,后转当地小学。凭借勤奋学习和优异成绩,深受老师喜爱,得以破例免除学费。
1928 年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钟效培只能回家一边耕读一边自学。那时的江西,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兴国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共青团等组织。在这样的革命氛围熏陶下,钟效培于 1929 年踏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后加入农会和少先队,积极参与当地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活动。同年秋天,他在家乡组织儿童团,带领青少年站岗放哨,协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钟效培在革命初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组织能力。他带领儿童团和少先队禁鸦片、禁赌博,并多次抓获反动靖卫团的侦探。1930 年春,他光荣地加入共青团,并先后担任龙砂、杰村、均村三个区的团区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认真地开展共青团工作,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配合兄弟部队夺取一度被敌占领的兴国县城,钟效培带领游击队担负攻打县城西门三个碉堡的艰巨任务。他根据敌人火力配备情况,提出先打中间碉堡以切断敌人联系,并亲自带领一个排执行任务。战斗打响后,在同志们的掩护下,钟效培携带十几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接近敌堡后,他果敢跃起,迅速将几颗手榴弹塞进碉堡。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碉堡内的五六名敌人立时毙命。在冲锋的号角声中,游击队员一鼓作气,迅速占领了敌人另外两个碉堡,并配合兄弟部队成功攻下县城。由于作战英勇、工作出色,1931 年 5 月,经中共均村区党委书记吴似龙、组织科长吴济群二人介绍,钟效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英勇无畏,革命渐露锋芒
(一)苏区奋战,屡立战功
在苏区的战斗岁月里,钟效培尽显英勇无畏的风采。他带领游击队频繁出击,白天狙击到苏区抢粮劫物的敌人,夜晚骚扰敌据点。有一次,十几个敌人窜到龙溪元田村抢劫,钟效培立即带领游击队员和百姓百余人,分三路包围村庄,吓得敌人狼狈逃窜,还活捉了两名躲在百姓床铺下的敌人,缴获两支驳壳枪。在攻打兴国县城的战斗中,钟效培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行动力。他根据敌人火力配备情况,提出先打中间碉堡以切断敌人联系,并亲自带领一个排执行任务。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他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接近敌堡后迅速将手榴弹塞进碉堡,成功炸毁碉堡,为攻克县城立下汗马功劳。由于作战英勇,工作出色,钟效培在党内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1931 年 5 月入党后,他历任党支部书记,龙砂、均村、杰村三个区的常委等职务。1932 年 10 月,钟效培调往宁都,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组织部部长。1933 年,蒋介石准备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 “围剿”,党组织开展规模空前的扩大红军运动。钟效培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大力宣传运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他连续在团中央机关刊物《青年实话》周报上发表了《动员少共国际师的情形及其经验》《什么最光荣?当红军最光荣》等文章,鼓舞了苏区人民的斗志,形成了参加红军的热潮,推动了 “扩红” 运动的蓬勃发展。同年 8 月,钟效培任杨殷县团委书记。10 月,他出席了中共江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1934 年 4 月,钟效培担任团省委书记。(二)艰难岁月,坚守信念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钟效培遵照党组织的决定,留在江西与红军游击队一起参加游击战争。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始终坚守着革命信念。同年冬,敌人对根据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撤离宁都,向兴国县崇贤山区转移。在转移途中,队伍行至荇田准备突破敌人封锁线向东固进发时,一名养马的战士被敌击中,钟效培穿过密集的枪弹前去抢救,结果自己的脚受了伤。1935 年 5 月,敌人以九个师的兵力向永(丰)吉(安)根据地进行 “围剿”。钟效培随江西军区二团一起突围。当部队转移到永丰县南源村时,被敌追上,因敌我力量悬殊,钟效培在战斗中被捕。被捕后,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但钟效培坚贞不屈,后被判刑三年。在狱中,他继续坚持与敌斗争。“七七” 事变以后,钟效培被强行从狱中押送到国民党第五十八师当兵。1938 年 4 月,钟效培伺机逃出,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经中共长江局组织部长博古介绍,钟效培到中共长江局东南分局工作。在中共东南分局的领导下,他先后担任了吉安中心县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兼青年部长等职务。三、山东奉献,热血铸就英名
(一)领导青年运动,打开新局面
1941 年,受中央青委派遣,钟效培带领一支青年工作队来到山东。他到山东后,立即组建了新的山东省青委,并担任书记。他积极投入到山东青年工作中,深入了解当地青年的情况和需求。不久后,山东省二次青代会在沂南县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省青联领导机构,钟效培当选为省青联主任。他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为各地的青年工作出谋划策。在他的努力下,山东各地的青年工作蓬勃开展起来。省二次青代会结束不久,上级决定成立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肖华任校长,钟效培任副校长。学员们在学校里通过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学习,普遍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军政素质,成为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第一期学员结业以后,省青委留下 50 名同志与青委机关干部一起,成立了山东青年工作团,由肖华任总团长,钟效培任副总团长。钟效培以他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为山东青年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为山东的抗日事业打开了新局面。(二)血洒鲁中,壮烈牺牲
1942 年 10 月,钟效培带领一部分同志,同青年工作团第二分团一起进入鲁中。这时,正值日伪军对鲁中进行频繁 “扫荡”,敌我双方展开了生死搏斗。10 月下旬,钟效培带领部队准备到茶叶口一带寻找泰山地委。11 月 11 日深夜,部队在穿越博莱公路时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在突围时,钟效培身负重伤,遂由警卫员护送住进了驻茶叶区法山村的军分区医院。但终因伤势过重,1942 年 11 月 12 日,钟效培不幸壮烈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28 岁。钟效培的牺牲,让山东人民深感悲痛,他为山东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以《一个未竟的任务》为题发表了文章,纪念这位为山东青年工作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党的优秀青年工作干部。钟效培用他的热血和生命,在山东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不朽的英名。四、精神传承,烈士丰碑永屹立
(一)房公训守墓,红色情谊传
在济南市莱芜区,有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房公训。1942 年 11 月 11 日,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委书记的钟效培在莱芜茶业口镇榆林前村开展抗日工作时突遭日军袭击,身负重伤后被藏在村北地头的堰屋中。年仅 13 岁的儿童团长房公训以讨饭为掩护,为钟效培送饭。钟效培因伤势过重,在弥留之际托付房公训,想办法告诉他的亲人他死在这里。从此,为烈士守灵、寻亲,成了房公训一辈子的心愿。73 年来,每逢清明等扫墓祭拜日,房公训就像对待自家先人一样,为钟效培烈士上香、烧纸、添土祭拜。2002 年春,已经 74 岁的房公训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踏上了去江西南昌的火车。然而在钟效培的老家兴国县,烈士有 5 万多名。房公训接连四次独自前往江西,为了帮烈士寻亲,老人甚至把旧村改造的补偿款全部搭了进去。经过 13 年的不懈寻找,房公训终于找到了烈士钟效培的侄子 —— 钟铅元。
一份嘱托、一生追寻,房公训老人用 73 年的执着坚守兑现了当年的承诺。他也用行动传承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深情。
(二)纪念碑矗立,英名永留存
1987 年 9 月,钟效培烈士纪念碑动工修建,两个月后竣工。此碑是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和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共同兴建的,位于莱城区茶叶口乡吉山村西的迎壁岭,与为纪念在吉山战斗中牺牲的汪洋烈士而兴建的汪洋台隔水相望。
纪念碑揭幕时,省领导陆懋曾、高启云、刘众前、吴爱英等出席,碑文由高启云撰并书。高启云在碑文中写道:“钟效培同志热爱青年工作,对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和革命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在钟效培同志牺牲 45 周年之际,敬立此碑,永志纪念。”
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的兴建,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被铭记。它不仅是一座丰碑,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南昌大学名誉教授耿焱以及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的关怀与推动下,在兴国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砂村建成了抗日英烈钟效培生平事迹陈列馆。目前,已经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陈列馆的建成,不仅是对抗日英烈钟效培的深切缅怀,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悟英烈精神的重要场所,激励着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是烈士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龙砂抗日英烈钟效培
生活是文字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才会产生那些有生命的文字。文字来源于生活,是人的一种思想表达。人只有通过生活,我们行走在乡村之间,才会彻底地热爱这个世界。文字是有感情的,文字也是有温度的。通过文字的交流,人之间的心灵才会有碰撞,我们的生活,才会因而充满阳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