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 黄自元撰文 陶觐仪书“人莫大于生死”碑

民生   2024-09-05 18:54   湖南  


传统

文化


安化黑茶博物馆

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安化黑茶博物馆坐落于县城东面

资江南岸的黄沙坪古茶市中

是中国黑茶之乡安化的标志性建筑

是了解黑茶、读懂安化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也是品茗论道、登临遣兴

展示安化人文历史和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



走进安化黑茶博物馆

了解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认识不一样的安化

今天

让我们了解

安化黑茶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

黄自元撰文 陶觐仪书“人莫大于生死”碑

背后的故事








黄自元撰文 陶觐仪书“人莫大于生死”碑

级别: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长123cm、宽54cm、厚4cm 

来源:

发现于安化县梅城镇,原收藏在县文物所,现收藏于安化黑茶博物馆。

简介: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甘肃宁夏知府。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黄自元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其传世代表作品有《柳公权玄秘塔碑》(临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本),临摹作品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张茂先励志诗》《楷书千字文》《文天祥正气歌》等,除此以外,他还有大量行、草书墨迹行世,这些写成了中堂、立轴、条屏、楹联、斗方、尺牍的书法精品或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或散佚于民间,或流传至海外。不仅如此,他还写得有不少书论,还有其他碑帖流传。

陶觐仪:1855-1907,字履谦,号敬轩,又号靖生,湖南安化县小淹人,陶澍之孙,陶桄第三子。县学增广生(秀才),由增贡生应光绪乙酉科湖南省乡试,中第二十六名举人,奉旨以内阁中书用。光绪辛丑年,为安徽赈捐有功,遵例加四品衔,赏戴花翎。《资江陶氏八续族谱》称其“博学多能,精研许氏说文之学。文章骈散兼长,尤工俪体。诗词并超妙,尤擅倚声。书法篆隶兼擅,尤工小篆、真草。于颜、赵、欧、苏以及北碑皆所摹习,尤得颜、赵神髓。

背后故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南遭遇饥荒,安化尤其严重,一斗米的价格卖到了九百文,百姓难以生存,道路旁时常会看见被遗弃的婴儿。从贵州镇远来上任的知县上官廉看到此种现象,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决定开展育婴行动,组织当地乡绅、茶商、官员等捐款,来应对此次饥荒。此时的黄自元已经年迈卸官还乡,饱经世故的他看到此情此景,顿时不禁感叹,有感而发撰此文,由陶觐仪书写,并刻成碑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此次育婴行动当中出款出力人员的感谢,希望后人谨记怀念。

这一年黄自元七十岁,已经卸官还乡。陶觐仪五十二岁,陶家是本地大家族,陶觐仪作为一名举人(光绪乙酉科湖南省乡试,中第二十六名举人),虽然没有实际为官(安徽赈灾有功,加四品衔,赏戴花翎),但也是本地名人。陶桄共有七子,长子陶文煌、次子陶宸翼、三子陶觐仪、四子陶镜莹、五子陶国珍、六子陶廷玉、七子陶鸿绶,陶觐仪是陶桄第三子,在书法领域,颇有造诣。龙塘黄氏与小淹陶氏世代交好,黄自元的爷爷黄德濂也与陶澍关系密切,此时的黄自元和陶家是亲家关系,黄自元之子黄传学(任国子监典籍)与陶文煌之女陶畹姿喜结连理,也就是说黄自元的儿子娶陶觐仪大哥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为妻。黄陶两人本就是安化本地名人,加之有这一层亲家关系,故二人合作留下此碑,也算是合情合理,不失为一段佳话。



通讯员:朱黎





推荐阅读

运营管理:安化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AnhuaTV@163.com

编辑:邓巧俏 / 一审:吴奕

二审:刘枭 / 三审:谭云鹤

安化发布
中共安化县委、安化县人民政府权威发布平台-安化发布以及时、权威、精彩为您讲述安化故事,传递安化声音,塑造安化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