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升 | 馋虫动了

文摘   情感   2024-08-08 10:52   湖北  





馋虫动了

文/王道升


我的童年是饥饿的。出生于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大都有饥饿感。


饥饿感对于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是深深的扎入到他们灵魂深处的,具体就会表现在他们对于食物会格外地珍惜。他们绝不允许浪费食物。同时,这个年代的人因为饥饿,他们的味蕾会具有80年代以后生人无法理解的宽度。像黄金叶、榔树皮、芝麻叶子这一类。80年代以后生人尝都不会尝,更是难以品出其中的美味和六七十年代生人对这些食物特有的情愫了。这种自然形成的代沟常常会让我感到遗憾,为他们错失了难得的人间美味而惋惜。


而芝麻叶子就是这些食物中最应该惋惜之惋惜!


想起芝麻叶子,我就会想起一个词:绿油油。在采摘过芝麻叶子后,你就会知道,我们平时用绿油油来形容很多种树叶是大大的不妥了。那是在70年代末的时候,我和母亲在田里摘芝麻叶,修长的叶子绵软的握在手掌心,既舒展又好看。芝麻叶自带油性,会让你的手黏乎乎的,吸一口气,然后深深的闻下去,便能闻到芝麻的至正至纯的香气。


"一株芝麻杆上只摘四五片啊,摘多了会影响芝麻的产量的"。妈妈叮嘱道。于是,我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用犀利的独特的视角审视每一株芝麻杆上的叶子,专捡那种又长又嫩、颜色透亮的下手。同时还有一种皇帝选妃的得意!


等到吃饭的时候,母亲便端上来一大盘清炒芝麻叶,或者是一盘凉拌的芝麻叶,有时候也会用芝麻叶子下面条。焯过水的芝麻叶又嫩又滑,全然没有了一丝一毫的苦涩,吃在嘴满满的清香爽嫩。尤其是用来下面条,一大片的叶子漂浮在碗面,长长的漂浮着我们垂涎欲滴的馋虫,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直到后来我们终于摆脱了饥饿的时代,便有一大段的关于芝麻叶的历史记忆空白。好像是2018年的秋天,我们一行人去河南方城游玩,游当地美景,吃当地美食,悠哉乐哉。第一天早上,当地的朋友就带我们去品尝一个很有名的地方特色美食,说这个店的芝麻叶包子非常有名。当时同行中人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可能会徒有虚名,等到包子吃到口,大家一致赞不绝口,连声称绝。芝麻叶包子是用晒干的芝麻叶剁碎做成的,虽然是干菜,但还是能吃出那股独有的清香,再配有干菜那种特殊的紧致口感,不能不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前不久,有朋友听我讲芝麻叶子下面条好吃,便联系了一个他认识的邱姓朋友,去她那儿摘芝麻叶。邱姓朋友60多岁,退休前是我们当地一个国营企业的部门经理,从言谈举止中依稀可以看出她曾经留在岁月中的难得一见的风华。她退休后生了一场大病,有妙手中医建议她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一亩地的庄稼和养点鸡鸭,平时没事时就侍弄这些家禽庄稼,很神奇,自从种上地之后,大姐便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在清晨,在一场大雨降落之前,我们来到了大姐的芝麻地。我重温了那种温玉在手的黏乎乎的手感。尽管地里蚊子很多,我们还是摘了满满一筐的芝麻叶,当然也收获了满手臂和满腿蚊子赠送的红包。


在邱大姐的盛情挽留之下,我们便留在她家吃早饭。满满一大盆的凉拌芝麻叶被一扫而光,还是和那个饥饿时代的口感一致。


吃罢早饭,大雨便倾盆而下。




作者介绍









编辑:九 儿    晓 荷


爱丁堡教育,有严有爱有成绩!


世界这么好看,也请给我点个在看

精彩回放:

成伟 I 诗歌《等待》荐评

冯学琴 I 文爷

王道远,王道升 I 我的父亲母亲--深切怀念我的父母亲

九儿 I 石头上不死的勋章(再访神农部落岩画)

林子 I 张驼子

夏娟娟 I 梅雨季杨梅红了


大随文化
大随文化传播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很多优秀作品被选登在《编钟》、《文峰塔》、《烈山湖》、《中华山诗刊》上。欢迎关注赐稿,仅限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投稿邮箱:34990199@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