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党史小故事之四十二丨杨静仁心系家乡

政务   2024-12-29 11:25   甘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静仁,帮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主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奋斗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杨静仁的故乡榆中县连搭镇朱家沟村是兰州市最大的纯回族群众聚居村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村里还没有学校,孩子们不能读书识字。在兰州求学的杨静仁每当寒暑假回到家乡,总有一群孩子围绕着他,好奇地询问各种问题,羡慕他见多识广有文化有知识。杨静仁目睹这一切,将小伙伴们渴望着能够读书学习知识的眼神和目光牢记在心头,盼望着有机会能帮助家乡建一所小学,让小伙伴们都能够读书学知识,成为有文化的人。

朱家沟学校旧校舍

1938年初,甘肃工委决定成立中共榆中县委时,时任中共兰州回民特支委员、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常委兼书记的杨静仁建议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出资在朱家沟村和大壑岘村各建一所回民学校,组织选派的县委干部以校长或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同年5月,借用朱家沟清真寺的6间房屋成立朱家沟回民学校,30多名回族子弟圆了读书的梦。县委书记、朱家沟回民学校校长张杰选用张宗麟主编的“战时教科书”《战时读本》为教材,教育回族子弟读书识字的同时,宣传我党团结抗战的主张,在榆中产生了积极影响。1939年杨静仁协调为学校配备了课桌凳,1940年协调拨付资金新建了学校。

《战时读本》课文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静仁始终牵挂着朱家沟村的乡亲们。20世纪70年代,得知家乡2000多名群众常年文化生活单调匮乏,一年仅能看上一两次电影后,他协调文化部门为朱家沟村调拨一台电影放映机,使回族群众每月都能看到电影。1981年,了解到群众没有机械搞运输时,协调调拨6台手扶拖拉机和1台中型拖拉机,解决了各生产队的运输困难。1982年,了解到家乡群众取水需在3公里外的地方拉水时,协调国家民委支持资金7万元,埋设管道9千米,解决了2000多名回族群众的饮水困难。1987年,协调有关部门投资,为朱家沟小学兴建了500平方米的教学楼,解决了200多名孩子的入学难题……

朱家沟新学校建成后,村里把旧学校作为革命旧址保护了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静仁心系家乡的事迹,激励更多的人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文/图 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办公室


榆中发布
“榆中发布”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榆中新闻,榆中热点,榆中政务、民生、便民信息权威发布,榆中对外宣传窗口。由中共榆中县委宣传部主管,榆中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