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为期3天的“民族团结手相牵 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青年科技实践营活动圆满收官,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120余名师生在沈阳共同度过了充实饱满又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
本次活动是辽宁省、沈阳市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五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以科技为媒、以文化为桥,通过带领各族青年营员参观走访中国工业博物馆、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科学技术馆,亲手体验非遗艺术制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和主题分享会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各族青年跨区域双向交流,增进青年之间互相了解和尊重,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激发科学家精神和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启动仪式上,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娜部署科技实践营有关事项,对参加人员活动期间提出具体要求。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及大连民族大学等19所院校的学生代表们纷纷表示,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让我们同上一堂课、同感民族情,铸牢共同体、民族一家亲。沈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志宏做了精彩致辞,生动阐释了辽沈大地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激励各族青年学子继承红色基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真诚欢迎各位学子来沈阳创业发展。辽宁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和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智明作动员讲话,希望各族青年珍惜机会,加强学习和交流,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歌以咏志,共话民族情谊
活动首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分享会迅速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马头琴深沉悠扬,如万马奔腾气势恢宏;维吾尔族姑娘舞蹈步伐轻快、风情浓郁;诗朗诵铿锵有力、感人肺腑……来自不同民族的青年代表们以独具特色的方式,讲述着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情厚谊。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阳满族刺绣”传承人桮小丽现场教学,青年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葫芦形香荷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一针一线中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主题宣讲,增进“五个认同”
沈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团成员、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畅为青年学生们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要求”主题宣讲,教育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英雄城市,传承家国情怀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青年们深刻感受到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爱国主义情怀。从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到沈阳鸡架背后的故事,再到迎接抗美援朝英烈遗骸回家的庄严时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始终葆有真挚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青年们行走其中聆听城市历史、感受时代变迁,无不为之动容,更坚定了为伟大国家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理想信念。
走进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北方重工集团等科技前沿阵地,青年们亲眼见证了辽宁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高新企业与优势产业的创新亮点,激发了他们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热情。
此次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激励各族青年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红色六地精神,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在青年中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铸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未来,这些青年将带着在研学实践中汲取的力量与智慧,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文字编辑:杨曦
内容校对:张健
发布审核:刘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