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相机记录身边的事,所以经常会走出去拍照,拍到了好多交城境内的照片,也会不定期在本平台发布一些照片,让更多的人们从图片中了解交城,让交城人更加热爱交城,让您在茶余饭后有所阅览,也许镜头中会有您和您的家人或朋友的身影。交城是个美丽的小城,记录交城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也是每个热爱交城的家乡人所应该去努力的。喜欢用照片来记录交城的人和事,街拍也就成了爱好。瞬间的定格留下来的是记忆,再过几年翻出来看看,我们走过去的时光又是多么的美好。
284是一组数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以前出生的交城人大多知道,山西省委在交城的备战基地代号。二十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为防范苏联入侵,国家实施“三线”建设备战,根据部署,196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由太原市并州路25号搬迁到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办公。1969年9月,又搬迁到卦山脚下的文昌阁(省委备战基地,代号284)办公。直到1975年10月,才搬回太原市省政府西院里3号楼办公,文昌阁成了保存档案的后库。山西省档案馆搬迁交城卦山,新建战备库房两座,均为砖窑洞,下层中轴线北端为窑洞六孔,上层中轴线西北端为窑洞九孔。山西省档案馆在交城卦山天宁寺和文昌阁的办公地点,见证了交城县的历史变迁,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交城县的发展历程,也为后人研究当地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档案,汉语词语,意为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和文件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价值阶段的不同形态,两者具有同源性和阶段性的共性,也具有实效、功用、离合等个性差异。从文件到档案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辩证运动过程。从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来说,两者完全相同的,但从时效、价值和系统性上来说,档案是对文件的不断扬弃。首先是时效性批判,档案是已经办理完毕的文件;其次是价值评判,档案是办理完毕的文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部分;最后是系统性批判,档案是把分散状态的文件按一定逻辑规律整理而成的信息单元。因此,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文件是档案的素材,档案是文件的组合。档案的形式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其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地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文昌宫,曾经的284,省委备战基地。雪中文昌宫(拍摄于2020年)。![]()
![]()
![]()
![]()
![]()
![]()
![]()
![]()
![]()
![]()
![]()
![]()
★ 2024 ★
交城天一视界本着义务宣传交城本地及周边的风土人情为宗旨。
链接中如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地方,敬请下方留言,我们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删除。
本站图文欢迎分享。请尊重原创!
由于本平台所载图片经常被别的平台或个人盗用,又不注明出处或来源,以后所发图片都会加上水印,不便之处请读者谅解,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盗用本平台图片,或通过裁剪后使用图片的行为,平台永久保留投诉的权利。
点个“在看+赞”,分享给朋友们以给小编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