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爷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与古交市的交界处 ,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主峰海拔2293米。
它曾叫少阳山、马鞍山,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外祖父晋大夫狐突,因坚持“教子不二,舍身为忠”被晋怀公所杀,重耳复国后,将其厚葬于马鞍山,后改称狐爷山。
“忠”文化发祥地:狐突“忠臣不事贰主”的精神被历代统治者推崇,此地也成为中国“忠”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多地建有狐爷庙。
传说故事丰富:有大禹治水留遗迹的传说,狐爷山东尖不远处有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过的拴船橛,单手推大石,大石会缓缓移动,双手推却纹丝不动 。还有兴建狐神庙显神奇的故事,材料一夜之间从车崖移到现址,拔房梁引出清泉。
植被茂盛: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恢复,林木茂盛,植被覆盖率较好。2003年坐落在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平川景区内,景区森林覆盖率为48.2%,80%以上为油松。
矿藏资源:山下有煤、铁等矿藏,古、交两地均有开采。
分水岭:是汾河上游和中游支流文峪河的分水岭,山之两麓泉沟分入二河 。
狐爷庙:为纪念狐突父子而建,建筑年代久远,有诸多朝代修葺的痕迹,如武则天天授二年就曾重修。
东西峰:东峰海拔约2030米,峰顶多低矮灌木丛和石头;西峰是马鞍山的最高峰,海拔约2202米,山上主要是密林,西峰峰顶是狐爷的墓葬区 。
远眺狐爷山。
重修狐爷庙记
穿透两千六百年云雾,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狐突是伟大的爱国者,社稷为重,不惜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真正的贵族,志行高洁,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是士大夫的楷模,忧国忧民,敢以天下为己任,是最高尚的父亲。国土是期,舍身以成教。
狐突山狐大夫祠创建年代无考,武则天天授二年,长史王及善迁移交城县治时,山上已有狐大夫祠,庙貌森然。后历代多有修建,有碑为记。历史上,晋地十多个州县建有狐突庙,并具特定的祭神仪式,更产生许多民间传说,是为三晋文化中独有之狐神崇拜现象。
抗战时期,日军进逼狐爷山,势将占领狐突庙作据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抗日军民自拆狐大夫庙。
时至2004年初,古交市原相乡上白泉村人赵永平先生为实现自己早年的承诺并使狐突庙香火旺盛,自筹资金重修狐爷庙,听说关帝山林业局想搞旅游开发后,赵永平和关帝山林业局多次协商并达成。
★ 2024 ★
交城天一视界本着义务宣传交城本地及周边的风土人情为宗旨。
链接中如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地方,敬请下方留言,我们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删除。
本站图文欢迎分享。请尊重原创!
由于本平台所载图片经常被别的平台或个人盗用,又不注明出处或来源,以后所发图片都会加上水印,不便之处请读者谅解,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盗用本平台图片,或通过裁剪后使用图片的行为,平台永久保留投诉的权利。
点个“在看+赞”,分享给朋友们以给小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