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嘎!”伴随着盐灶村委会副主任陈勋奇的呼唤声,一群毛茸茸的小鸭子从池塘中游弋到岸边,成群结队地啄食饲料,在11月里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盐灶村位于崖州区西南方向,土地资源丰富,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盐灶村因地制宜整合荒弃闲田和虾塘,指导村民进行咸水鸭养殖,让一只只小鸭子,成了为村集体经济“造血”的大产业。
在盐灶村的养殖池塘里,养殖着1500只鸭子。“这些鸭子都是用玉米、杂粮饲养长大的。”陈勋奇介绍,采取“放养模式”的咸水鸭除了以谷物喂养之外,运动量也足够充分,因而不仅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价值也很高,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图|陈勋奇(左)、杨建华(右)正在喂养咸水鸭
“这一批鸭子,我们预计会在春节前销售,一出栏很快就会卖完的。“陈勋奇说,咸水鸭的生长周期较短,下一批鸭子预计会在明年元宵节上市,“每批预计养殖1500只鸭子,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超过3万元的收入。”
除了咸水鸭之外,盐灶村还在积极谋划新思路,拓展新路子,更好地发挥带农促农增收作用。
“‘咸水鸭’和‘稻田鸭’来回轮换,是我们明年计划发展的新路径。”盐灶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建华介绍,今年夏天,“稻鸭共育”模式在村里正式进行“测试”。“把鸭子放在稻田里控草、吃虫,基本上不用打化学农药,实现一举两得,一水两用。”杨建华说道,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保护了土壤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同时,受益于崖州区博士村长项目,来自海南省种业实验室的李鑫波博士村长团队为盐灶村“稻田鸭”和“咸水鸡”的养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让盐灶村的发展思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下一步,我们想打造特色品牌,让大家看到咸水鸭,就能想起盐灶村。”谈起未来,二人信心满满,“村内闲置民房资源较多,也可以加以改造利用,充分发展民宿等新业态。”
不止在盐灶村,近年来,崖州区积极响应号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崖州农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从生态养殖到“两山”基地的建设,从“钱粮双丰收”的轮作模式到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的稳步推进,崖州区的农业正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来源:古韵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