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少年时,他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他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寄语。五十多年革命生涯,二十六载总理重任,他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2025年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香山公园组织干部职工、市民游客,在来青轩周恩来同志办公居住地前开展纪念活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敬献鲜花等,共同缅怀伟人。
红色展品“诉说”领袖故事
《勤俭搞外交》
开国大典之后,外交工作更加繁忙,毛泽东、周恩来挑选了德才兼备的干部,大大加快了组建外交部的进程。
194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这天,周恩来以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身份来到会场,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中国按照什么样的外交思想搞外交?周恩来的回答非常明确:“外交是一门系统化的科学,苏联的外交学可以借鉴一部分,资产阶级国家的外交学只能取得一些技术上的参考。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
新中国外交部的任务是什么?周恩来的回答简明扼要:“我们现在的外交任务,是分成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奋斗。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敌视我们的,我们同样也要敌视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一个傍晚,身着中山装的周恩来乘坐轿车来到东单外交部街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副部长李克农等的陪同下精神抖擞地走进二楼的部长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有30多平方米,铺着厚厚的地毯,临近南窗安放着一张红木雕刻的大办公桌、一套沙发和4把红木太师椅、4个红木雕花书橱。办公室西侧外间为一大型会客室,用来接待各国使节和重要外宾。
周恩来看过后,坐在办公桌边的椅子上说:“没有我在西花厅的办公室大,却比那边还阔气。我不是说过嘛,一切因陋就简,为什么要搞得这样豪华呢?”李克农笑了笑说:“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已存放在这房子里30多年了。这是旧物利用,我们不用添置新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也接过话头说:“这些太师椅上都刻有龙的图案,不是宣统皇帝就是袁世凯登基做皇帝时添置的。”
周恩来看了看,说:“这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以前供皇帝和官僚们享用,现在又回到了人民手中。旧物利用,再为人民服务,这很好!”他扫视一下在座的人,郑重而又严肃地说:“我今天告诉你们,在我当外交部(部)长的时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这些就很好了,一定要勤俭搞外交。”李克农、王炳南等连连点头:“一定遵照您的指示办。”
接着,周恩来向王炳南索要干部花名册。接过来,他一页一页仔细翻阅。每个干部的姓名、籍贯、年龄、学历、特长,他都一一看过,还默记在心。看完后,周恩来转过头来对李克农说:“人不多啊,总共才200多。要面对世界200多个国家是很不够的。”李克农回答说:“是的。我们正在物色和抽调一些干部来充实外交部,不过人很难选,懂外交、会外文的人不多。”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几亿人口的大国,还没有人才?”周恩来话锋一转,“当然了,外交干部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必须挑选那些绝对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任何时候都能够站稳阶级立场的人,决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本文节选自《魅力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他的崇高精神,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的伟大风范,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